第一百五十九章 士载之恨汉水交接(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屯田制分为军屯、民屯和商屯三种。屯田始于汉武帝时西域屯田,那时为军屯。
但汉武帝乃至汉灵帝时期的屯田,都只限于避免从异地长途运输粮食,解决边境守备军队之需,并不作为一种正式的经济和社会制度。
最早提出将屯田当做一种社会与经济制度的是曹操麾下的枣祗,此外还有韩浩。
早在随曹操镇压黄巾军余部时,枣祗就对亦战亦耕、兵农合一的做法产生了极大《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平的士卒,所以最后能够真正从属于糜?的,不过千余之数。
还剩近九千的兵源,需要糜?自己去寻找。
因为目前在荆北,所以糜?将目光放在了这次南下的众多民众当中。
不得不说,为了置换回那数万魏军俘虏,曹操这次下的血本够大。
就在这段时间内,魏军就陆续押运着不少民众南下,前后几次加起来,足有数万之众。
而按照与马良交接的蒋济的说法,后续还有不少民众正在南下中。
那数万民众在汉水进行交接后,就由汉军押到襄阳城下。
数万民众在记录好户籍之后,就在马良的安排下,有的开始内迁,有的就留在荆北。
全部打乱处理。
这一点是防止魏军居心不良。
看着那乌泱泱面黄肌瘦的人口,马良的脸这几日都一直很红润。
有了这数万人口,又正好都在春耕时分到达,若能利用的好,今年年底,荆州境内的粮食产量就会大大增加。
这还只是先期的。
只是在凭白多了数万人口之后,无疑让汉军的后勤压力一下子加大了。
虽然从长远来说,有了数万人口的补充,对荆州绝对是一件利国利军的好事,但短期内存在的粮食压力,愁的让马良的眉毛又白了几根。
这段时间内,马良一直愁并快乐着。
而因为刘备的信誉天下皆知,所以魏军是先把每支民众队伍交给汉军,而后再接受汉军押解来的魏军俘虏。
至于每次的兑换比例并不一样,看魏军交给汉军的民众队伍中的青壮比例。
比例最高的是十比一,最低的五比一。
毕竟汉军拿来交换的都是经过训练的战兵,对于这样的兑换比例,蒋济虽有不满,但还算可以接受。
如今在汉水两岸汇聚的官员,都是曹操与刘备势力中的大多精英。
他们都是当世顶尖的政务之才。
所以虽然两军交换人口一事很是繁大复杂,但这两方精英的共同努力下,一切还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只是这些政务之事,不在糜?的职务之内,他现在要做的便是寻找兵源。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酱油拌历史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