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就怕贼惦记(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最开始,对于河套地区的高配合度,汉家朝堂之上,还颇感一阵豪迈。

    ——你看看你看看!!!

    草原上日子过的最好、最富足的河套地区,真到了我汉家手里,那也照样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这说明什么?

    说明在汉家掌握河套之前,草原游牧民族的日子,哪怕是日子过得最好的河套地区,也仍旧难忘汉家之民项背!

    一俟汉家掌握河套,河套地区的游牧之民,有了‘做汉民’的机会,不也照样是上赶着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刘荣有意无意的提醒,朝堂内外才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事出反常必有妖。

    游牧民族,是信奉丛林法则,是奉行‘有奶便是娘’的现实主义价值观没错;

    但与此同时,游牧民族对其他不同的文明,乃至同为游牧民族的其他部族,都有着极为强烈的排外情绪。

    其中,又尤其以华夏农耕文明,为个中‘翘楚’。

    ——在游牧之民看来,农耕之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抗风险能力低,动不动就要濒临破产,乃至濒临家破人亡的游牧民族,提供无限的容错量的。

    如何提供?

    简而言之,便是在草原上不够顺遂,资源不够充足的光景,供游牧之民南下抢掠,以补充度过当年冬天的物资。

    再加上如今,掌控草原的匈奴人、匈奴单于庭,极其提倡草原上的男丁自幼磨练武艺,倒也颇应了后世那句:领居屯粮我屯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在匈奴人看来,让每一个牧民都自幼磨练武艺,掌握精湛的骑术、射术,便是‘屯枪’;

    而汉家之民辛勤劳作,躬耕为业,则是毋庸置疑的‘屯粮’。

    这就导致草原游牧之民,在面对华夏农耕文明时,总是有一种迷之优越感。

    ——汉人?

    ——哦,负责给咱们游牧之民种地、种粮食的奴隶啊……

    ——什么?

    ——你说他们,不是我大匈奴的奴隶?

    ——有什么区别?

    ——反正只要有需要,我们随时都可以去抢他们的粮食……

    所以在草原上,汉人的商队也好,使团也罢,都总是得不到游牧之民足够的尊重。

    每当汉人面孔出现在草原,游牧之民的第一反应都永远是好奇围观。

    第二反应,则是回忆起自己曾经,在汉北边境‘驰骋’的英姿。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河套地区也好,未来的河西地区,乃至于幕南、幕北也罢——在面临汉家即将掌控某一片土地时,当地游牧之民的反应,都应该是无比激烈的。

    匈奴人的反应应该是:什么?!

    汉人?!

    反了他了!!

    替我游牧之民种地的奴隶,居然胆敢来抢占我们的祖地了?!!

    简直倒反天罡!!!

    类似这样的激烈反抗情绪,最终必然会演变为坚定且强烈的,包括但不限于军事、舆论、治安等层面的反抗动作。

    即便最终,汉家将所有方式的反抗悉数压下,游牧之民不得不接受‘被汉人统治’的客观现实,也绝对不会太过于顺从。

    游牧之民不会说,生活在长城以北、草原之上的游牧之民,被长城以南的农耕之民通知了;

    而是会想,曾经‘统治’‘支配’农耕之民的游牧之民,因为时运不济也好、天公不作美也罢——总归是因为有个不可抗力的因素,而骑在了曾经的主子头上。

    那怎么办呢?

    短时间内确实没办法。

    哪怕不服气,在生存二字面前,也只能乖乖低头——能屈能伸,为了生存本能牺牲一切,本就是草原上亘古不变的法则。

    但与此同时,游牧之民也会不断提醒自己:千万别忘了,曾经,咱们才是支配者!

    哪怕现在,天罡反倒,鞋子和帽子换了位置,这也绝对不是正常的!

    早晚有一天,要让鞋子回到脚上,让帽子回到头上,让一切都归于‘寻常’!

    什么是寻常?

    游牧之民拥有一切,支配一切,农耕之民任劳任怨的劳作,最终都作了游牧之民的嫁衣,才是这世界最正常的运转模式……

    在这样极端且狭隘的认知之下,游牧民族被统治时,才总会成为政权的不稳定因素。

    ——甚至在游牧政权内部,游牧民族也同样会成为不稳定因素!

    以至于后世,游牧民族入主中原,都不忘派人会草原,把这些桀骜不驯的穷亲戚给犁个遍。

    在此背景下,汉家掌握河套,河套地区的各部族最应该、最正常的反应,大致是以下这样。

    ——最开始,是河套地区普遍因‘汉人非但不投降,居然还胆敢主动攻击’为由而震怒,随后便是激烈的反抗!

    反抗失败,被汉家强行统治后,则应该是隔三差五搞得大新闻出来。

    不图别的,就只是出于不甘,而给汉家添点堵。

    再过一段时间,既定事实清晰明确了,事实无法改变了,不得不接受现实了,他们才会不情不愿、嘟嘟囔囔的开始商量:该怎么和汉人谈条件,该如何保证自己在汉人的统治下,也能过上优渥的贵族生活。

    反正汉人如果诚意不足,他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是不可能乖乖被统治,甚至配合汉家治理河套地区的。

    最后,汉家小小退让一步,给这些河套地区的旧贵族封个爵位,然后迁往汉家内陆圈养起来,再在河套创建新的秩序,便也就齐活了。

    但现实状况却是:对于汉家统治河套这一既定事实,整个河套地区,从战争开始一直到今天,都是一如既往、一脉相承的无条件配合,无延迟滑跪。

    就好比两个势均力敌,半斤八两的国家,明明是百年世仇,水火不容;

    结果某一方刚占领对方的某个城镇,当地城镇百姓,就直接对敌对国家的军队滑跪了。

    这说明什么?

    ——要么,这些百姓都是软骨头,二五仔,天生就是做叛徒汉奸的料;

    要么,便是这些人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