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人不能太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于是,这奇葩至极的一幕,便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平日里,功侯们不需要武功高强的护卫,也没必要储备武力强大的私军预备役。

    所以功侯手底下的家丁,基本都是首重忠心,次重头脑。

    机灵点,就受宠一些;木讷点,就被忽视一些。

    主打的就是一个经济适用,以最低的成本,最大程度的满足功侯贵族们的需求,且绝不为非必要的需求,而多花哪怕一分钱。

    可到了要打仗时,到了战场上,功侯们为了保‘浮斩’数据,贵族们又会诡异的大方起来——又是甲胄又是弓弩,生怕伤着手底下的百十来号乌合之众。

    说这是差生文具多,似乎并不贴切。

    说是‘什袭珍藏一坨粑’,倒是颇有相合之处。

    而这其中的逻辑,乍一看非常奇葩,但细一想,却也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对于这些个功侯贵族而言,养人,是一项绵绵不绝,宛如在身上划个口子,不断滴血般的长期支出。

    虽然每一笔支出都不算多——一人一口饭,十人一锅米,一年半载一顿肉,隔三差五一件衣,但经年累月下来,却是俨然一个无底洞。

    常言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在国家有需要时必须上战场,上了战场必须要捞到武勋的kpi指标,使得功侯贵族们需要‘用兵一时’;

    但与彻侯封国庞大支出所对应的贵族体面、庞大支出,却又使得功侯们,根本不愿意承担‘养兵千日’的成本。

    ——作为功侯,又不是只需要养兵!

    家里的奴仆养不养?

    待客的歌舞姬养不养?

    后院的成群妻妾,儿女子孙养不养?

    这哗啦啦流出去的都是钱。

    再加上人情往来,婚丧嫁娶,吃喝玩乐,斗鸡走狗……

    ——毫不夸张的说,汉家如今尚存的百余家功侯,如果都只靠彻侯封国过活,那几乎人人都是入不敷出!

    以食邑五百户为例,年租税收入五千石粟,作价二十来万钱。

    与之对应的,是至少十个奴仆,每年总共二百石的口粮,以及每年不低于一万钱的,各项杂七杂八的支出;

    这一项支出,总共需要两万钱左右。

    还有侯夫人一,姬妾三四,歌舞姬七八——总共十几名女眷的吃穿用度,以及胭脂水粉之类,至少需要每年五万钱。

    然后是孩子。

    儿子闺女加一起,怎么也有五六人——儿子得吃的好穿的好,说不得还要和别家的纨绔子弟出去玩耍;

    女儿得穿的好用的好,各类首饰也少不了。

    这一项再怎么节省,也起码要每年三万钱。

    以上三项加一起,一个食邑五百户的彻侯,每年二十万钱的侯国租税收入,便去了一半。

    而这,还仅仅只是侯府的儿女、家眷、奴仆的日常开销。

    好歹是个彻侯,出行总得坐马车吧?

    既然要坐马车,那肯定得养几匹马吧?

    自家的儿子婚娶、女儿嫁人,要摆酒吧?

    别人家婚丧嫁娶,要随礼吧?

    穷亲戚找上门,得适当接济吧?

    不成器的儿子惹了祸,得花钱走关系平事儿吧?

    还有太后、天子的诞辰,公子、公主降世,逢年过节时给天子的礼物……

    就这么零零散散算下来,单就是妻妾、儿女、奴仆的吃穿用度,外加最最基本的人情往来,这二十万钱的封国租税,就已经是捉襟见肘了。

    而在这一套计算方式中,最让人无言以对的是:以上支出,完全是按照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来计算,根本没有任何‘贵族专属’的奢靡支出。

    贵族要养妻妾儿女,寻常百姓不也是?

    贵族家的公子哥、娇贵女要吃要穿,老农家不也照样得吃穿?

    贵族要人情往来,给人送礼,乡野村夫不也得给人随礼?

    非要说有什么不同于老百姓的额外支出,那也就是养奴仆,养马匹。

    但真正花钱的部分,却还没被计算在内。

    ——好歹是个侯爵,冬天难道能不点几个暖炉?

    暖炉里烧的柴火是钱,香料更是不亚于直接烧钱!

    夏天不得整点冰块消消暑?

    这就又是一大笔钱。

    更别提现如今,长安功侯人均一身名贵的蜀锦,侯夫人默认穿金戴银,珠玉琳琅满目;

    纨绔子弟们人均一匹骏马,娇小姐们也得几身体面以上,稀有脂粉。

    刘荣闲来无事时,曾算过一笔账。

    一个五百户食邑的彻侯,年租税收入五千石粟,折价二十万钱;

    但这个彻侯要想在长安,让一家老小都过上体面的生活,那每年至少需要五十万钱。

    这是不是因为五百户食邑太少,才导致收支严重不平衡?

    彻侯食邑多一些、收入高一些,是否就没这么夸张了呢?

    并不是。

    五百户食邑的入门级彻侯,其封国租税与生活开支的失衡,也同样是入门级。

    真正入不敷出,收支严重失衡的,恰恰是那些五六千户,甚至动辄上万户的顶级贵族。

    ——食邑五百户的彻侯,就算蓄奴,也顶多就是十来号人。

    但食邑五千户的彻侯,单就是在长安的府邸,就需要上百人,乃至数百人的庞大奴仆队伍,才能维持运转!

    再加上分散于长安周边,以及封国的庄园、宅邸,都需要少量奴仆留守洒扫、维护。

    算下来,食邑五千户的高级彻侯,比之食邑五百户的入门级彻侯,食邑数量是十倍,但蓄养奴仆的数量,却往往是二十倍、三十倍,乃至五十倍。

    奴仆如此,妻妾女眷,也相差无多。

    五百户食邑的彻侯,一妻二妾三姬,就算是差不多得了。

    但五千户食邑的彻侯,却是除了一个正妻侯夫人,还要养着几十个专属于自己的姬妾,以及百十来号与客人共享的歌舞姬。

    这又是几十倍的人数差,以及不可同日而语的‘质量差’,或者说是价格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