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好好好(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老话说,说一百句‘我要干什么’,也比不上真真切切的做一件实在事儿。刘荣宏大的目标,也并非喊喊口号,定定指标就能完成的。
——指标有手就能定。
——口号有嘴就能喊。
但对于古华夏封建王朝而言,绝大多数时候,缺的都不是一个告诉大家‘应该以什么为目标’的人;
而是一个告诉大家: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们应该怎么做的人。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当今汉室,三公九卿二千石,每五日一举的常朝,有资格与会、参与国家决策的人,便不下百数之多!
初一、十五的朔望朝,还得加上公侯贵戚,三五百人与会都是寻常!
这么多人——这么多顶尖精英,难道就没人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过往百十年的经验教训,难道就没告诉这些站在汉室金字塔尖的人物:人口,就是国家最为宝贵的财富?
当然不是。
毫不夸张的说,别说是朝中,这些宦海浮沉数十年,就差没修炼成精的老油条了;
便是地方郡县,乃至关东各路学阀、各地学宫门下弟子,都不乏有青年才俊,能看透这一本质。
——人口,就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且没有之一!
只要养得起、稳得住,那人口增长对国家而言,就永远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喜事。
所以,地方郡县也好,朝堂中央也罢,乃至于年轻学子当中,都不需要一个人提醒大家:嘿,大家伙儿,要重视人口啊!
要人口增长啊!
只要人口增长,国家就能越来越富强啊!
因为大家都知道。
就像大家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都知道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凡是有点素养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能不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人口增长,该如何达成。
该怎么鼓励、引导百姓生育;
该如何保障因幼儿成活率,从而让百姓的生育率,更高比例的转化为人口增长;
人口快速增长后,该如何平衡社会矛盾,该如何遏制土地兼并;
该如何保证养得起、稳得住增长后的高人口;
人口多了,统治、治理成本也会相应上涨,这里的‘成本’如何解决——钱从哪儿来,官儿从哪儿来?
钱倒好说,人口多了,税赋就高了。
但需要更多的官儿,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读书人;
读书人从哪来?
如何让读书人变多,同时质量又不下降?
该如何将读书人转化为官员、如何构建知识分子和官僚阶级之间的转换桥梁?
……
类似这样的问题,刘荣能列一晚上,写上百个竹简,问题却不带重样的。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一个宏大的‘人口问题’,能被细分成无数个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而且,还不是可以逐个击破、挨个解决的小问题,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照顾这个就要影响那个、解决那个就要破坏这个的,极为复杂的系统性问题。
在这般复杂、庞大的问题面前,官僚天生的‘惰性’,会自然而然的让他们萌生退意。
——也不是非的这么干吧?
——人口不增长,似乎也没什么不好的?
——放任不管,自然增长就算白捡的,不增长也没什么嘛!
——无为而治,天下人休养生息,这可不是什么懒政不作为,而是地道的黄老无为之道!
几遍偶有志向远大者,不怕这宏大、复杂、困难、艰险,愿意因难而上,也很难凭借一己之力,解决如此复杂的系统性国家难题。
这种时候,便是刘荣这样的穿越者,站出来为国家底定国策的时候了。
首先,封建专制强权,可以让刘荣不顾一切阻碍——不顾官僚的慵懒、抗拒,强制调动起整个国家的积极性。
其次,穿越者的远见卓识——或者说是跨越两千年的历史经验,可以帮助刘荣,为汉家指出一条未必正确,却也在原本的历史上,不曾被证明‘不可行’的方案。
说直白点,就是可以让汉家、让华夏文明少走一些弯路。
最后,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相较于土著皇帝‘心里没底’‘成败两猜’的迟疑,有往后两千年历史作为‘经验教训’的刘荣,往往会更有把握、更有底气。
比如瓷器;
若是土著皇帝,听说底下的匠人要搞这么个东西,便大概率会说:这么个没做成过的玩意儿,别到最后是个没用的东西吧?
投入成本去研究,最后却做出个没用的东西,岂不是浪费资源?
与此去搞不确定作用——甚至不确定搞不搞得成的瓷,还不如踏踏实实的,搞确定能搞出来,且确定有用的陶器。
但刘荣却会说:搞!
一定能搞成!
朕打包票!
有什么无法解决的问题,直接来问朕,朕直接给你们开天眼外挂!
等做成了,朕再告诉你这玩意儿有什么用!
朕保证这玩意儿有用!
瓷器终归是奢侈品,这么举例,或许还无法让人有太过深切的体会。
那么,就再换个令人心惊肉跳的东西。
——蒸汽机!
不是成熟的机械用蒸汽机,而是偏概念,偏原理研究向的原型机,甚至是概念样品。
比如,一个圆形,开了一个斜孔,能被蒸气驱动转圈的皮囊。
这么个东西,放在土著皇帝面前,顶多也就会让土著皇帝心下一奇:诶,这玩意儿有意思!
但也就仅限于:有意思。
类似于杂耍、戏曲,亦或是魔术、歌舞的‘有意思’。
闲着没事儿的时候,想起来了,取来瞧一瞧,再啧啧称奇几声,也就顶了天了。
但若是刘荣,看到少府某位匠人,做出了这种理论上的‘蒸汽机理论模型’,那必然会兴奋地浑身战栗!
而后,刘荣便会强压下激动,尽可能自然地引导那位匠人:诶,这玩意儿能转圈诶?
车轮也是要转圈儿的。
那你说,如果这玩意儿在自己转圈的同时,还能带动车轮一起转?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