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章 才刚开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自最西侧的河套,到最东侧的右北平——东西几近万里!

    虽然说,国境线接壤这种东西是互相的,汉家边境线长,匈奴人边境线也同样如此;

    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终归还是不一样的。

    华夏农耕文明,是必须要防守整条边境线的。

    如若不然,一旦让百八十个匈奴散骑跨越边境线,踏足国土,那转瞬便又是一场火烧甘泉宫的动乱。

    华夏民众的城池、房屋,是搬不走的。

    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匈奴人来的,就只能应战,就只能把匈奴人拦在国门外,坚决不能让匈奴人走进国门。

    而草原游牧民族,就没有这许多讲究了。

    国境线?

    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

    好吃吗?

    至于边防力量,那就更别提了。

    就说眼下,曾为匈奴‘开国之君’:冒顿单于安排在汉-匈边境线的游牧部族,多半都已经成为汉家的前沿哨兵了。

    汉家出塞,这些部族未必会报告匈奴单于庭。

    但匈奴人南下,却肯定会有消息,由这些部族传递给汉室的边墙卫戍部队!

    原因也很简单:游牧民族——游牧游牧,重点就在个‘游’字。

    匈奴人的生产资料,是随时能驱赶移动的牛羊牧畜。

    匈奴人的居所,是随时能装卸带走的毡帐。

    草原上即没有城池,也没有层峦迭嶂的山隘,只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以及作为稀缺资源存在的水流。

    在每年的固定时间,汉匈边境线的匈奴一侧,确实会有相当数量的匈奴部族,可以在汉家出塞时,第一时间构筑起边防战线。

    但在余下的大半年,这些区域都是动辄方圆数百上千里,都找不到人影——甚至找不到活物的无人区。

    因为人家是‘游’牧民族。

    这块地方的草皮,被牛羊牧畜啃完了,人家自然就驱赶着牛羊,去追逐下一片水草了。

    谁管你边不边境线的啊……

    牛羊吃饱喝足,养足肥膘,多产点奶才是正事。

    而对于汉家而言,出塞作战,也没有抢夺城池、要塞,亦或是开疆扩土之类的操作可行性。

    ——人家没城池给你抢。

    也没要塞让你攻打。

    就那么一片一望无际的无垠大草原,除了你踩在脚底下的草,什么都抢不到。

    至于占地盘?

    占吧,反正啥也没有,就连草都已经被吃完了。

    等新一茬草长出来,人家也就‘游’牧回来了。

    到了那时,你说你占地盘了?

    那你试着守地盘吧。

    无城池、无关隘,甚至连有利地形都找不到,无险可守。

    步兵占地盘,在辽阔的平原和匈奴骑兵集群正面作战——你就打吧,一打一个不吱声。

    这,才是‘长城’这个划时代产物,之所以会出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原因。

    ——在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人为制造一条隔离代、防御工事,来作为支撑华夏步兵集群的战略支点。

    但显而易见,长城这种东西,是不可能一层一层往外修的。

    而城池,即便要建造,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而且还得是安定的内外环境,才有可能成功。

    所以,华夏历朝历代,每当以农耕文明,去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便总是会陷入国家战略层面上的‘不对称战争’。

    我需要守国境线,你不用。

    我怕被你攻破边防,你不怕。

    你要是深入我腹地,我颜面尽失、统治根基动荡不说,还要损失惨重、伤筋动骨。

    换做我深入草原,我却连你在哪儿都找不到、连脚底下踩着的草都带不回去。

    临了,甚至可能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

    眼下的局面,其实就是这一‘战略不对称’的真实写照。

    为了应对匈奴人大概率——甚至是必然发起的反扑,汉家得在整条北方防线,都安排足够的边防卫戍兵力。

    就像是一字长蛇阵。

    即便可以凭借地形、关隘有所侧重和取舍,也仍旧无法只守某处或某几处,而是要守整条边防线上的所有关键点。

    但匈奴人要想打来,却只需要挑一个汉军防御力量薄弱,更或直接就是顺眼的地方。

    然后顷举国之力,攻打汉家冗长边防线的某一处。

    眼下,这场看似已经结束,实则才刚开始的高阙之战,也是一样的道理。

    汉家绝不可能顷国之力,入守一个高阙……

    “接下来,多半是开春之后,匈奴人反攻高阙。”

    “河套西部,要与河西部族对峙。”

    “再加上核桃内部,北方的云中城,还有代北、燕北……”

    “等到了秋天,还有征西归来的匈奴单于庭主力……”

    如是呢喃着,刘荣的手不由自主间,再次轻抚上那张悬于半空,占据小半年殿墙的巨大地图。

    匈奴单于庭,西进未归。

    从积极的方面来讲,正是因为匈奴单于庭主力西进,后方守备力量相对薄弱,外加匈奴人轻敌、又太高估自己掌控下的高阙防线,才让汉家得以如此轻易的夺取高阙。

    接下来,汉家也还有将近一整年的时间,趁匈奴单于庭主力回到幕南之前,再做进一步的争取。

    但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幕南的右贤王伊稚斜,也只剩下这将近一年的时间,来弥补“丢失高阙”的罪过。

    而在秋天,匈奴单于庭主力回来过后,汉家所需要面临的反扑力度,绝对会是不减反增……

    “河西……”

    “还是河西……”

    “只有拿下河西,才能少一个方向的压力,争取更多的主动权……”

    看着地图上,那块被标注为“河西”得区域,以及那片区域内五颜六色的标记符号,刘荣心中,只没由来的一阵疲惫,和不安。

    这,就是战争。

    不以个人意志为开端,也绝不会因个人意志,而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停止。

    正如这场高阙之战——打不打,是有汉家说了算。

    但停不停,什么时候停,却不再是汉家——不再是汉天子刘荣,所能够掌控的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