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买仆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秋风萧瑟,寒气逼近,似乎只是一转眼,襄平府街道上的人就都换上了冬衣。


这个冬日百姓过完一个丰年,大多安详富足,朝野上下却一点也不太平。


元化帝人近晚年,脾性比年轻时更加暴躁易怒,抓了好几个贪赃枉法的大案,处置了一大批官员,从抄家流放到剥皮充草不一而足。


襄平府这次没有官员落马,但官牙前排起长长的队伍,都是从别处拉来的抄家后贩卖的仆役。《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手,变成了一件件不比外面最好的成衣铺子差的漂亮衣物。


九九对此很感兴趣,这几天经常去看灵雀她们做衣服,不时提一些设计意见。


秋华年和杜云瑟日常生活中都不太喜欢有人一直站在附近,所以柏泉和星觅两人虽然名为贴身小厮,但不用时刻在屋里听命。


两人都识字,秋华年和杜云瑟商量了一下,给了他们包括《算学浅要?方程》在内的几本齐民书坊出的书,让他们干活之余,好好读书提升自己。


两人没想到来新主家后领到的第一件具体差事是读书,拿着书本面面相觑。


“共勉?”


“……共勉。”


跟着春生的柏叶秋华年也没落下,因为春生是去普通私塾读书,不好标新立异地带下人,所以秋华年索性给柏叶也在私塾报了个名,让两人一起去上学。


柏叶性格认真细心,九岁的年纪操着九十年的心,春生在他的感染和劝说下,行事都稳重了些,让杜云瑟很满意。


至于珊瑚,她一直跟着九九去祝府的小学堂,九九也在有意教她读书识字,不用秋华年多安排。


这叫什么?这叫生活区著名卷王秋华年同学,哪怕穿越到了古代,也要带着全家上下继续卷起来。


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


等日子到了十一月,襄平府接二连三下了好几场大雪,气温骤然降到零下,室外水缸里的水放一晚上,便会结一厚层坚冰。


秋华年家中早早就用上了上好的木炭,大红毡帘隔绝了外面的寒气,火盆和暖炉把室内熏得暖香袭人。


这个冬日过得比去年舒适得多,秋华年靠在下面烧了炭火的暖榻上,抱着只毛绒绒的大靠枕,在心里感叹这才是奋斗的意义。


星觅小心揭开厚实的门帘,进屋传话,“乡君,我爹说已经准备好一车炭火,五匹厚棉布,还有米面油肉了,让我问乡君什么时候出发?”


“你去外头书房问一下,云瑟做完文章了我们就走。”


秋华年和杜云瑟打算去王引智家探望一番。


王引智给襄平府同知家的小孙子做先生攒了些钱,租了个小院子,在十一月初把一家老小从老家接到了府城,无论怎么说,在府城过冬都比在村里舒服。


他们一家初来乍到,诸事不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云依石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今值得他们做这个人情。


秋华年会意,自然地说,“只要你介绍的人真的合适,回头我让人送瓶蚝油,给你们打打牙祭。9?com”


管事脸上笑容更甚,蚝油这东西他根本没买到过,唯一吃到的一次,还是排了大半个月的号,在贡院附近的舒意楼里吃的。


现在襄平府的人分为两类,吃过蚝油的和没吃过蚝油的。


这吃的可不只是美味,还是面子啊!


管事请秋华年和杜云瑟《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女儿L,从苏杭那边抄过来的。男人之前是管一座别院的仆役们的,女人是管针线房的,两个孩子都跟着她在针线房干活。△[9.com]△『来[小说路*上]*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9?com”


秋华年朝门外看去,那家人站在左边,身上衣服收拾得干干净净,神情自然,没有因为落难就惶惶不安。


“第二家子,人口多,一共有九个,最老的五十来岁,最小的三四岁,当家的是长子,之前是三品京官家的大管事,其余人也都各有能耐,一家子就够乡君家用了。”


那一大家子人站在中央,有老有少,二三十岁的占了多数,同样没有不安,身上还带着严格的礼数。


“第三家子是三个人,一个阿叔带两个儿L子,也是从京官家抄出来的,算是勉强符合乡君的要求。那阿叔的男人之前是管采买的管事,但去年病死了,他的长子今年十七,跟着父亲学过不少东西,小儿L子九岁多,性子老成,也能办些差事了。”


第三家人站得比较偏,那位十七岁的长子站在最前面,身后护着弟弟和爹爹,和周围其他两家比起来,难免显得形单影只。


??如果不是他们是从京里抄来的,管事又觉得他家长子有点能耐,他们根本不可能和另外两家在一起被挑选。


三家人的大致情况介绍完毕后,管事不再说话,等秋华年和杜云瑟决定。


杜云瑟看着秋华年,“选第一家和第三家吧。”


秋华年点头,“我也这么觉得。”


对仆役成群的大户人家来说,第二家才是最好的,三品大官家的管事一般可买不到,一家子九个人有老有少,随便打散到各处去用,也方便拿捏。


但秋华年家现在的人太少了,这家人是从三品京官家出来的有头脸的下人,肯定有自己的傲气。家里各处都用他们的话,很容易出现欺下瞒上的情况。


不如选另外两个小家的,可以互相制衡。


不过究竟选不选,还得先见一见人,再做决定。


杜云瑟让管事把第一家和第三家人带进来,第二家便回去了。他们知道自己不愁找新主家,脸上没有什么愁云。


第一家人男人叫乌达,女人叫灵雀,第二家的阿叔叫木棉,小辈们的名字都没有说,想等主家取。


与说话多少带些口音的金三一家不同,这两家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回答秋华年和杜云瑟的问题时,口齿
9?com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云依石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说一口流利的官话,回答秋华年和杜云瑟的问题时,口齿清晰,逻辑明白,连最小的那个小男孩也不差。

  
最后秋华年决定把两家人都带回去。

  
乌达的身契八两银子,灵雀五两,他们的两个孩子各算二两;木棉家长子是五两,木棉和小儿L子也各算二两。

  
见秋华年把二十六两银子一口气付清,买下了所有人的身契,两家人不约而同舒了口气,脸上的神情和气质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