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2章 收藏家王建都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本来宋思铭还在犹豫是趁着今天直接把大运河博物馆的事说了还是过两天专程到何志仁的办公室汇报。

    现在不需要犹豫了。

    何志仁主动提及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景观带的原设计方案中确实没有大运河博物馆但由于青吟楼附近的张家坟村发现了一座初唐时期的古墓墓主是邹国公张大象发掘时间较长影响运河景观带的施工所以才更改设计新设计将张大象墓隔离出来并以张大象墓为基础建设一座大运河博物馆……”

    宋思铭先将大运河博物院的前因后果讲清楚而后又说钱的问题“大运河博物馆的预计总投资是三个亿左右不过今年只能完成工程量的一半所以资金上也只需要一点五亿另外一点五亿可以列入明年的年度预算。”

    “大运河博物馆我原则上是同意的。”

    “临时抽调一点五亿资金也没问题。”

    “但有一点我得跟你确认一下三个亿的总投资里面包不包括展品?”

    谈起工作何志仁变得非常严肃。

    “包括。”

    宋思铭回答道。

    “用于展品的资金是多少?”

    何志仁接着问。

    “大概是五千万。”

    “主体工程一点五个亿后期的装修以及各项配套设施是一个亿留给展品的就只剩下五千万了。”

    宋思铭回答完又补充道:“但以上都是前期的估算得等到整体设计方案出来才能有准确数字。”

    “五千万……”

    “五千万用于展品少了点啊!”

    何志仁说道:“不知你有没有去过青山博物馆青山博物馆的展品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仿制品即便如此当时用在展品上的资金也超过了一个亿。”

    青山博物馆建造时何志仁还在市财政局工作。

    花了多少钱都花在了哪里

    只能说博物馆太烧钱了规格越高烧钱越多当初青山博物馆设计的时候规格就挺高。

    奈何最后没钱了只能降低标准大规模使用仿制品。

    如今大运河博物馆用于展品的预算更少那最后仿制品不得十之**?

    要知道大运河博物馆的位置是远远优于青山博物馆的而且未来进大运河博物馆的肯定以外地游客为主。

    进去看一个是仿制品看一个又是仿制品都不够丢人的。

    听何志仁说到青山博物馆展品花了一个多亿还有三分之二的仿制品宋思铭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博物馆看得就是一个真。

    真搞得一大堆仿制品自己人看看没事外地游客看了会极大地影响青山的对外形象。

    “那能再追加一部分投资吗?”

    宋思铭试探着问何志仁。

    “追加倒是可以追加具体追加多少呢?”

    何志仁反问宋思铭。

    这个问题把宋思铭难住了。

    追加五千万好像解决不了问题。

    追加一个亿两个亿三个亿好像又太多了。

    毕竟整个运河景观带的总投资才十个亿一个博物馆就扔进去半个运河景观带的投资不现实。

    “我记得咱们青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收藏家叫王建都。”

    “都说他的家就是一座博物馆。”

    一直坐在旁边的孙启梅突然说道。

    “王建都……”

    宋思铭也听说过王建都。

    王建都年轻的时候在京城做生意攒下了不菲的身家不到五十岁便选择退休回到老家青山。

    也正是从退休开始王建都走上了收藏之路。

    二十几年间收集了多达数十万件藏品瓷器字画古籍家具应有尽有被评为江北收藏界的第一人。

    但王建都的收藏并不对外开放只有和王建都关系非常好的人才有机会参观。

    “孙主任的意思是找王建都先生借一些藏品放在大运河博物馆充充门面。”

    宋思铭问孙启梅。

    “就是这个意思。”

    孙启梅说道:“先把门面充起来

    “这个建议好。”

    宋思铭眼前一亮。

    但何志仁却是摇摇头“可行性不高当初青山博物馆开馆前有关部门也和王建都接触过王建都的回复是他的藏品概不外借。”

    “这样啊!”

    宋思铭刚刚燃起的希望被瞬间浇灭。

    “这个问题先不讨论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