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标准化(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农的啊,耕地还用教?”

    对于朱安宁的说法,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认字又不是什么大事。

    但是说到安身立命,这……他们农户安身立命的本事就是耕田呗,能有什么教的。

    “对啊,耕地有什么好教的……”李景隆也是附和了句。

    至于本来就没什么耕田经验的刘?刘?兄弟,那则是没有发表意见。

    这几人的态度也是把朱安宁都给逗乐了。

    感情自己学了四年的本科,在他们眼中就是有什么好教的,这种说法。

    朱安宁又把一块嫩滑的肉片丢到嘴巴里,喝了口爽到飞起的可乐才说道:“小燕小周,耕田没什么好教,那你们天天在那里干嘛……”

    朱安宁一开口就把他们噎住。

    最近他们都在按照朱安宁的指示,在教这群没种过水稻的农夫怎么种植水稻,还教了他们一些南方地区才会用的肥料。

    这种稻从育秧开始

    ,到现在准备插秧,那是一个步骤接一个步骤,虽然不算复杂,但是也是艰辛得很的。

    “但是这种事情,不是由他们爹妈去教就好了么?”朱棣还是一副犟得很的样子:“咱们教会了这群农户,农户自己教自己家孩子不就得了呗,耕个田还专门建个乡学……这也太离谱了吧……”

    其实朱棣说得并不是没有道理。

    自古以来,各种技艺就是父传子子传孙,要是有什么小秘密,那更是打死都不外传,哪有说专门建个学堂来学这些的啊。

    朱?本来还算支持朱安宁,但是听朱棣一说,也是觉得为了这种小道,专门大费周章地建个乡学……是否过于离谱。

    “怎么离谱了?父传子子传孙,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一套法子,虽然听起来好像没什么,但是你们有没想过一个问题。明明就是同一个地方的田,肥力也差不了多少,有些农户种出来产量低,甚至质量也差,有些就高产质优。”

    “那……那当然是耕种的法子有差别啦。”李景隆那是脱口而出,只是嘴巴里含着饭,说得多少有些含混不清,

    “汉时我们获得了黄瓜、大蒜、胡椒。南北时期的大葱,盛唐的菠菜、西瓜,宋时的新稻,这些耕种的法子是随着新作物的到来自己冒出来的?”

    “当……当然不可能啦。”朱棣皱着眉头,突然有些说不出话来。

    “若什么东西都任由农户自行去试,去种,产量不稳定,新作物更不好推广。”朱安宁,咚一下把碗放到了桌面上,做了阶段性总结:“耕种本就是精细活,其他地方我管不着,但是起码在我自己的地里,我想农户们收成更好些,这乡学或者说学堂,就是让那些孩童们学会如何标准化种植的地方。”

    “标准化?”

    “呃,就是让他们有个耕种的准则。有了准则,就不会说出现这亩田三石,旁边这亩却只有一石的尴尬情况。”

    “朱哥你的意思是咱们整个庄子都推行一套耕种的法子?”

    “这是必然的,如果有机会的话,咱们整个大明都起一个标准去耕种,亩产一定会有提升的。”

    朱安宁雄图壮志,像极了那些准备上市的ppt高手,开口就是给朱棣朱?一顿大饼。

    “但是……先生,不同地区的耕种条件,应该是不一样的啊……”

    “啊对对对,说得太满了,不同地区,耕种的法子肯定得有差异,但是同一片地区,咱们还是可以起标准的嘛,慢慢来慢慢来。总之先通过正确有效的耕种,把咱们庄子的产量给提上来,有了高产,我这地租,不就能收得更多了么!”

    地租?

    听见朱安宁的说法。

    那朱棣等人是完全不信的。

    要想收多点地租,你直接抬高抽成不就好了么!

    这么费力巴拉的……

    有病啊!

    这朱安宁就是心里惦记着这些老农们,他们是看得出来的。

    所以他们都笑了起来。

    笑得朱安宁有些尴尬。

    “干嘛!”

    “之前我当先生是大善,现在来看,这大善还是不足以形容先生啊。”是朱?开了口。

    这话也是让朱安宁一下就绷不住了。

    尴尬的表情是溢于言表。

    收租什么的,要说完全没有也是假的,但是更多的,他确实是想能不能带乡亲们正经地脱个贫。

    靠自己天天大撒币那可不叫脱贫。

    “所以你们不反对了?”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朱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