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太子能不能调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全本免费阅读.cc

    控制变量法,分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做出来的结果实在是非常直观。

    即便是身为古人的朱元璋也一眼就看出了朱安宁肥料的优势。

    而且,有两个关键词没有逃出朱元璋的耳朵。

    快速,大量?

    他捏了捏那土,站了起来,沉思了许久才开口。

    “安宁小弟,当真?肥,可是农业之本,你可知道如果你真的能整出又快制作又好用的肥,会是一件怎样的事情?”

    朱安宁被朱元璋的态度吓了一跳,怎么就突然这么严肃了?

    “大家吃饱喝足?”

    他下意识地说出了话语,幸好后面收住了,不然就是解决温饱,齐奔小康了……这种标语在明朝可能有点超前。

    “不仅能吃饱喝足,我们还能攒下来粮食,有粮的大明,可做的事情,就多起来了啊。”

    朱元璋走了起来,他开始绕着院内这几片田地踱步,他边走边说,眼中全是炽热的光芒。

    他的大明,现在太穷了……真的太穷了,就算他用上了历朝历代最低标准的公务员工资,但是明初,该穷还是穷……

    抽税除了江南的惩罚性税收,其他地区他哪舍得去压榨那些和他一般出生的苦哈哈们……

    而用钱粮的地方,又多如牛毛。

    北边要备战。

    西边刚打完,南边看起来也是要打的……他每天这么勤政,多少也是有点被这些事情烦到睡不好。

    而朱安宁的出现,给他带来了太多的希望。

    新粮那属于是未知的期待。

    这种东西他也就是吃过而已,谁知道到时产量能不能达到标准,以及,百姓们是否真的可以靠新粮去温饱。

    吃了会不会不适应。

    但是肥料就不一样了,他是知道一片田地,如果能有足够的肥料,产量是能有多高的。

    各地亩产不一,除了气候条件外,影响大的也就是肥力了啊!

    农家肥的制作耗时耗力不说,还需要提前收集各种粪便尿液之类的,其实产量是相当小的。

    现在朱安宁告诉他,能有法子代替这粪肥。

    并且他自己实地过来看了,效果确实不错。

    “安宁小弟,你给个数,你觉得用上你的肥料,一亩地能多产多少粮?”

    这个问题很重要。

    恰又是这个问题,是朱安宁最不好回答的一个问题。

    因为他没有实践过。

    如果按照现代产量来算的话也不对头,毕竟现代的稻种选育过,肯定比古代的高产。

    如果按明末清朝那个时期来算的话,怎么地小半石的涨幅,总归是有的吧。

    他是观察过周边那些农田的。

    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他们虽然比自己这边要更早地种下水稻。

    但是长势也就那样。

    和现代肯定是没法比的朱安宁心里也知道。

    但是看那样子……怪不得亩产也就两石左右……

    就是土壤肥力不够导致的。

    所以,他的土肥料,不出意外,肯定是能提产的,只是具体多少,他只能保守估算。

    “看地区,不同区域,估计效果会有点不一样……”这种事情朱安宁哪敢打包票:“有些地方可能就涨一点,有些地方,能涨半石?”他给了个比较保守的数字。

    只是,这保守的数字也很惊人了。

    朱元璋在心里盘算的是,全国如果有一半的地能亩增半石……那……那他这辈子都没打过这么富裕的仗啊!

    打了几十年仗的老朱,突然就有了很多新计划。

    不对,不仅是本来早就想打的几场仗,还有朱安宁之前的计划!

    “安宁小弟,这粮食产量上来的话,你那个所谓的用粮食锚定宝钞的法子,不就可以实施了么?而且,西边和北边,同时打起来,压力也没这么大了啊。”

    “呃……真的能上来的话,问题应该不大吧。伍爷您先别激动,先听我说完先……”看着一脸狂热的朱元璋,朱安宁不由得想到了现代社会中那种看见自己国家有了实力,就迫不及待想要完成某些事情的大爷们……真就是如出一辙,武德充沛啊……

    参政议政热情高涨是自古以来的?

    朱安宁是有点哭笑不得。

    但是他没发现的是,眼神变得狂热,不止是眼前的朱元璋一人。

    听完他的话语后,眼神热起来的还有李善长和朱棣。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