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师从薛金星王后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全本免费阅读.cc

    应天府皇宫内,阳光洒在琉璃瓦上,闪烁光芒。

    殿内的气氛多少有点紧张。

    朱元璋端坐于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正在专心致志地安排着最后的北伐事宜。

    这已经是第三次北伐了,第一次还算成功,但是第二次,就算再怎么粉刷,输了就是输了。

    现在这第三次,无论如何都是要赢的。

    初建的大明,很需要多一场胜利来稳固某些人的信心。

    “旨意发出去了吧,军队开拔需要时间,不能再拖了。”朱元璋沉声说道。

    古代军队的调动并非易事,不是说简单的一声令下,边境线上就能涌现出无数军士。

    这需要周密的计划和细致的准备。

    其实朝廷中的大部分官员都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北伐的临近。

    自从胡惟庸离去后,没了阻碍的朱元璋,政令变得异常通达。

    几个阁臣也是兢兢业业,对朱元璋的指示言听计从,这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爽利和顺畅。

    每每此时,朱元璋都会暗自感慨,朱安宁真是个妙人,为自己献上了如此精妙的计策。

    “平西侯已经率部开拔,对外宣称是练兵。”李善长坐在下方,恭敬地汇报着。

    这位本来已经退居二线的老臣,因胡惟庸的离开而再次被委以重任。

    尽管一把年纪,他能力还是有的。

    阳光透过窗棂,李善长抬起了头,黑眼圈显而易见,这段时间事务繁杂,他也是真的累了。

    朝堂,需要有人去稳定干掉胡惟庸带来的风波。刘伯温不管他愿不愿意,他都是浙东领袖,而李善长则暂时取代胡惟庸作为淮西勋贵的头,努力平衡着朝堂上的各方势力。

    “不出意外的话,入冬之前,就能准备好一切事物……”刘伯温也跟了一句:“但是应天府火器供应……或许会有些不足……”

    “嗯?怎么回事?火器不足,这城西那边不是已经开采铁矿供了这虞衡清吏司很长一段时间了么?怎么火器还不足。”

    “禀陛下,那矿的品质据说相当一般,虞衡清吏司单是每天分拣矿石都累得够呛……”

    品质一般?

    朱元璋听着这说法,不由得愣了愣,他清楚地记得,这矿开采出来后,他是去看过的。

    他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白,那矿虽然不是什么如广东那边的好矿,但是品质绝对不会太差。

    怎么会说想在分拣矿石都要花长时间呢?

    他敏锐地嗅到了些气息。

    但是却也没有表露出来。

    江南那边的贪腐案,已经掌握了相当多的线索。

    户部,工部……六部的尚书们侍郎们,多多少少都有牵扯其中,只是说深与不深而已。

    要说这粮食是大明的命脉。

    那火器的制造,也是重中之重。

    老朱立面就想到了,粮都敢贪……会不会……这里也出问题了。

    一念至此,老朱那是后背都凉了不少。

    愤怒是当然的,但是更多的则是惊惧。

    大明才立国多少年,怎么就能出现这么多蛀虫?

    要是长此以往……那大明能熬多少年啊……会不会重蹈元的覆辙……

    朱元璋按着龙椅,猛地站了起来。

    却也没说出任何言语。

    这让刘伯温和李善长都愣了愣神。

    直到过了不知多久,朱元璋坐了下去,缓声说道:“诚意伯说得事,咱知道了,火器可由广东苏州那边拨付,应天府的火器,就不要动了,好好保存起来,咱未来有用。”

    这个旨意。

    也没什么不妥。

    但是刘伯温,却感觉到了,自家老板的态度好像有点不对头。

    只是,这他又能说什么呢,总不能去问,陛下何故不开心吧。

    于是,也只能领了旨意,退下。

    ????????

    永乐庄。

    赵集现在已经快要乐疯了。

    朱安宁的袖口,就像个百宝袋一样,一掏,就是一张珍贵无比的图纸。

    赵集都想要冲过去摸一下朱安宁身上还有没宝贝了。

    只不过这样太过伤风败俗。

    是道德,让赵集遏制住了自己原始的欲望!

    现在的他正抓着自己手下的几个主事和那些工匠,在研究图纸。

    朱安宁的风箱行不行。

    行家一看就知道。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