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还有件事情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自驾大明,创到朱重八》全本免费阅读.cc

    军屯制度是军户制度和屯田制度的合成,前者最早起于东晋、南北朝,后者发源于西汉。

    而军户制就是将民众分为军户和民户,民户承担徭役和更多的税负,军户缴纳血税,就是当兵,但可以免除一人份的徭役。

    民户可以分家,而军户禁止分家。兄终弟及,父死子替。

    一个或几个家庭被指定一个军户的,其所有子孙后代都属于该军户,共同提供一个士兵。

    提供的士兵作了逃兵或阵亡后,勾军官吏就会从该军户内强征另一个至军营。

    屯田则是由朝廷或者府县开垦,土地属于朝廷或者府县,农具、耕牛也由朝廷或者府县提供,但屯田民禁止随便离开屯田,并且要缴纳更多的税负。

    官6民4,甚至官8民2……比起普通民田,可是要高得多的。

    至于老朱的军屯制!

    就是两者结合,军户家出的那份血税为正军,军户家其他人则成为屯田民,为正军提供粮饷。

    明初军屯军户,接近五分之一。

    这也是老朱能夺取天下最大的依仗。

    官兵在前线,他们的家人在后方作为军户,变相类似于人质。

    那是比陈友谅的怪力乱神大军要士气高昂许多的,至少不容易士气溃散

    而现在,朱安宁正是想把这土豆番薯和肥料先在军屯中推广。

    第一,军屯朝廷控制力强,新鲜事物其实是很难马上推广的,田是农民的命根,不管是军田还是民田,种植水稻或小麦,是稳定的食物来源,这是很重要的。

    就算是皇帝,空口说现在有新粮,牛逼。

    民田真正去种的人想必也不多,至少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朱安宁不想耗这些时间,想着就烦。

    所以军屯,就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军户好控制,大不了强推嘛。

    第二,明朝中后怎么GG的,历史上有众多说法,但是不管是哪种,都一定离不开崩坏的军屯制度,几百万卫所兵,真正有战斗力的怕不是十不足一。

    这个制度太变态了。

    世代为军,本来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加之后期的贪腐,冰期等问题,军户们普遍无法养活家人,纷纷逃亡,要知道,逃亡抓到是要处死的,但是还是止不住,这足以说明卫所军屯有多崩坏了,这些事情,是各个版本的史书上都详细记载的。

    要不是戚继光另辟蹊径,弄出了募兵制,苟了一波大的。

    明朝的结局,或许会更样衰些。

    所以,朱安宁想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先介入下军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嘛。

    至于能改变多少,还是看天意咯。

    他也就是个九品芝麻官,且虽然是现代人,但是又不是什么博士史学家政治高手之类的……他键政的时候键盘能舞到冒火星没错,但是很多事情在实施层面,他是爱莫能助的,关于这些情况,他很有自知之明。

    而且他刚才也说了,他还有一个目的。

    是推广肥料……顺便,赚点钱,赚钱嘛,不寒碜!

    销金窟他早就想去了啊,心心念念的秦淮河,每次进城就能看到……但是就愣是一次都没去过,太可惜了。

    他要赚钱!他要会所嫩模!

    他要赚钱实施这个伟大计划!!!可恶!!!童真可以,童贞不行!!!

    而方才他的话,明确地说,就是想禀告太子,所以看的自然是伍文。

    “安宁小弟,这件事我可以答应你,太子爷一定会同意的,军屯的稻田也要收获了,总之你这新粮,越快越好。”

    朱标根本不需要思考,他回得非常迅速。

    其实换朱元璋来,他也100%点头。

    天下都是他们家的,种哪块田不是种,而且就是像朱安宁说的那样,在军户那边种,还好控制。

    而,出乎朱安宁意料的是。

    朱标,说完话,突然咧嘴笑了起来,又继续说了下去。

    “肥料……安宁小弟也切莫忘记,太子那边,也是算是占了一半的,毕竟那石膏矿,是太子那边出了力的啊。你未来肯定是要卖民田的嘛,到时的钱银……”

    “太子那份,我必不可能忘记,伍哥你放心。”

    朱安宁也是脸色一敛,对着皇宫的方向拱了拱手。

    倒也是把在场的人弄得有点尴尬。

    正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