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历史课(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革命吧,那个时候满街都是举横幅、要革命的人,而民族工业家也开始在各地投资实体经济,虽然大部分是轻工业,但也算是民族工业的崛起,那时候大家开始寻找能救国救民的路径,我们也尝试过投资造船厂、纺织厂,但那些企业大部分技术含量比较低,侧重于人力劳作,而且同质化严重,大部分人都用手中的银子换了股份,通过持股的方式,试图分一杯羹。当然,其中也有佼佼者,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和湖北枪炮厂这些都是我国近代工业的模范。”“关于民族工业的起源,我知道的也就这些了,后续共产党的崛起、以及内战、抗日……民族经济在这段时间受到了重创,大部分企业家在那个时候都卷铺盖走人,他们将手中的银票换成了可以带走的黄金、珠宝等,有钱的就去了国外,没钱的就会乡下避难,当然了,这些留下的人,在后续也被认定是地主阶级,也被‘刮了一层皮’,那都是后话。”
梁林说着这些历史史实的时候,并不是用书上那些枯燥无味的句子,而是用着自己的话表述着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事情,他说的角度和组织的语言内容通俗易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就好像亲身经历过那些事情一样。
所有枯燥的历史内容刹那间变成了某个人曾经经历过的事情,那不是故事,那是回忆,正是这些许多人的回忆,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才是有血有肉的。
历史老师虽然想用“语言不精练”、“知识点记忆有偏差”进行反驳,但梁林说的那些事情,确实也是历史的进展。
内心还是有点儿不服气,但谁让他踢到了铁板呢?
梁林的知识储备确实比同龄人更多一点,他简直不像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高中生,而更像是七八十岁了的老学究在讲述过去发生的事情。
他想了想,还是让梁林先坐下了。
沈聆听着梁林的一篇长篇论述,不由得对眼前这个书生气的男同学感到几分好奇。
“……喂,你好像很厉害啊,在历史方面,你看了很多书吧?”
“不,我看的书并不多,我年轻的时候很忙,并没有太多时间看书。”梁林漫不经心地回答。
“那你怎么全都知道?跟你亲身经历一样。”
梁林嘴角扬起一个弧度,并没有回答沈聆的问题。
沈聆见梁林懒得回答,也就不再深究,但她现在感觉自己的这个同桌好像比自己想象中要更复杂一点,他几乎是全能型的学霸,无论是语文英语还是历史政治,就没有他不会的,哪怕是上课没怎么听,在模拟考中也能几乎满分。
??难道他真是天才?
沈聆暗想,自己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好好调查一下梁家二少爷的身份。
就在这时,沈聆放在抽屉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她一愣,将自己的历史书立了起来,挡在自己面前,并偷偷从抽屉里拿出手机,打开手机一看,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