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第44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每年这个时节,渡江总是格外热闹。前几日,茂王心心念念的朱明祭礼就在江边举行,祈求五谷丰登、社稷安定,以此安抚民心。
前世他夺得司礼的头衔,并没有阿湖窃玉案的襄助,其实是他自己给梁王下了个套。
这也正是阿瑾说谎的原因。
时至今日,清见都觉得这件事离谱。
辗转,他们也来了这里。往来的各色衣衫好似片片彩云,竞相追逐着光辉,其中不乏有带着孩儿的夫妇,然他们二人却是把思齐抛给了姐姐,见到小孩时都有点心虚。
须叶道:“你何不干脆指认一下,你和阿瑾在哪里做了什么。”
清见抬袖,邀她登舟。
这是阿瑾故事里的一环,登舟荡水到荷丛深处。
她坐到了小舟里,清见解开系绳,拾起船桨推走小舟,“须叶,我和阿瑾并没有一起到渡江游玩,她应该是替我向茂王说了个谎。”
“唔?”须叶的神色微变,“什么?”
她记起阿瑾说话时的模样,尽显小儿女娇羞之态,说到清见喂她吃荷香酥时,面上点点红晕,着实不像假的。
不过这确实不像清见的作风,但也正是因为如此,须叶才觉得恼怒。
清见语气稍沉:“还记得前世梁王是怎么失了司礼的头衔么?”
须叶记得。她望向远去的水波,“梁王醉酒误事,放走了关押在王府里的犯人。”
梁王好酒,端午那日多贪了几杯,他的手下祝辰趁机放走了犯人。那几个逃犯流窜进了端午灯会,抢砸百姓,伤及无辜,亦是害的须叶受伤小产的罪魁祸首。
此刻远远可以见到荷花玉立,清见轻轻放下船桨,俯身自水面摘走一片荷叶,又掬起些许清水洒在叶间,递与须叶。
“其实放走逃犯的不是梁王,而是茂王。”清见道,“他素知梁王好酒,策反了祝辰给他下了套子。”
此事,茂王席下的谋士皆不知情。
在此之前,大家都劝谏茂王,新政辩议在即,不必为了一个朱明祭礼攻击梁王,万一失利反而会被拿到把柄,得不偿失。
但他们低估了茂王对朱明祭礼的情有独钟,端午当日,茂王宴请了席下一众谋士、说客,清见也在其中。
他原掐算着时辰,待他们开始饮酒便告病开溜,但茂王以“修改新政条例”为由,留所有人在王府彻夜重修新政,无令不得离府。
开辩在即,时常会有这样的事。清见托人去告知须叶失约,但这一次却被茂王的人拦了下来。
茂王道:“此次新政重修的内容涉及机密,还请诸位大人不要外泄。”
随后,灯会便发生纷乱。
清见次日回府时,小产后虚弱的须叶仍在昏迷,口中正喃喃唤着他的名字,他当日的心情,可以用“万念俱灰”来形容。
他即刻想到了茂王与此事的关联。
犯人落逃伤及百姓,惊动皇帝时梁王尚未醒酒,叫皇帝失望至极,怒斥了他毫无责任之心。
梁王虽辩称祝辰也许受人指使,但祝辰早已逃跑,无可对证。而皇帝最失望在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