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向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除了辽东镇那帮家伙,就数我们距离京师最近。

    北虏破关,我们和成国公就是勤王主力。”

    舞阳侯忧心忡忡的说道。

    外界都以为他是大虞名将,可他自己清楚这名将的水分,究竟有多大。

    麾下的一众将领中,确实有几个军事指挥能力确实不错,可更多是战术层面的。

    让他们指挥一镇兵马问题不大,若是指挥大兵团作战,还不知道会搞出多少乱子来。

    上一次平叛大战就是现实案例。

    李牧离开之后,他麾下的军队,在平叛大战中就表现的非常一般。

    局部战场高歌猛进,关键时刻却经常部署不到位,给敌人留下可趁之机。

    一众将领看问题的时候,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没有兼顾到全局。

    以至于后续平叛大战,成国公掌控了主导权。

    不过成国公指挥的大兵团作战,同样存在许多缺陷。

    只不过叛军犯的错误同样不少,加上官军比叛军战斗力更强,这才赢得了胜利。

    敌人换成北虏就很难说了。

    骑兵的突进速度,远不是步兵能比的。

    一旦露出了破绽,被敌军抓住,那是会吃大亏的。

    “侯爷,您无需太过担心。

    北虏入侵之事,朝廷是有所准备的。

    朝廷每年砸在边疆的军费,也不是白给的。

    此前损失惨重的边镇,均已经恢复了战斗力。

    损毁的防线,也被修复完成。

    北虏想再复制上一次的入侵,根本不可能!”

    董子安开口劝说道。

    相较于舞阳侯,他明显要乐观的多。

    哪怕在内乱最激烈的时候,朝廷都没有减少对北疆的投入。

    财政收入增加后,给北方各镇的拨款,还进一步得以提高。

    真金白银的投入,怎么也该砸出效果来。

    “但愿如此吧!”

    “传令下去,让各地卫所尽快恢复编制。

    一旦主力北上,他们就必须肩负起稳定地方的重任。

    接下来老夫会亲自巡视各地卫所,如果发现有人弄虚作假,一律定斩不饶!”

    舞阳侯当即下令道。

    江南地区的卫所,早就被叛军一扫而空。

    战争结束之后,有更精锐的募兵在手,他也没功夫关心卫所的重建工作。

    可是现在局势,再次出现恶化的迹象,卫所的军事力量也不得不利用起来。

    事实上,他现在最想做的是从两广抽调援兵,以备不时之需。

    可惜跨境军队调动,必须获得皇帝的圣旨,否则就会被视为谋反。

    这种犯忌讳的事,哪怕他这位国舅爷,同样承担不起。

    ……

    汉水侯府。

    “夫君,升龙城的名字,太过惹眼。

    虽然不是我们取的,可若是被有心人注意到,在陛下面前进了谗言,也是一件麻烦事。”

    景雅晴一边煮着茶,一边开口说道。

    “龙”字在封建皇权时代,具备非比寻常的意义。

    在民间一直流传着,皇帝是真龙天子的说法。

    “升龙”两个字,就差明说自己想做皇帝。

    以往安南国独立的时候,就被虞朝的士大夫们视为狼子野心。

    收复安南,建立都护府后,本该进行改名的。

    怎奈李牧对名字不敏感,朝廷没有说改名,他也就给忽略了。

    毕竟,广东还有龙门县,他都忽视了避讳这件事。

    “夫人提醒的对,升龙城确实太过扎眼。

    万一哪天被御史给盯上了,也是一件麻烦事。

    既然如此,为夫这就上折子,请陛下赐下新的名字。”

    李牧想了想说道。

    内心深处,他对打造文官团队的执念,又更进了一步。

    如果手底下文人多,这种低级错误,肯定是有人提醒的。

    虽然单纯一个名字,就算御史弹劾,皇帝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作为一名武夫,政治嗅觉不灵敏,完全说的过去。

    毕竟,“升龙城”又不是他取的,强行说他想谋逆,也太过牵强。

    可在官场上混,政治错误还是能避免,就尽可能避免。

    “夫君,这事倒也不用着急。

    真要是有人拿升龙城说事,必定是文武之争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

    就算没有此事,也会有别的导火索。

    不如索性不提升城,直接让陛下为都护府首府赐名。

    陛下给什么名字,升龙城就改成什么名字。

    当然,如果有更好的地方充当首府,换个地方也行。”

    景雅晴给李牧倒了一杯茶说道。

    对都护府衙门的所在地,她没有执念。

    反正都远离老家,随便在哪座城池安家落户,情况都差不多。

    获得了大量移民加入,安南地区的发展,进入到了快车道。

    哪怕是小乡村,在行政资源的加持下,也能发展成一座大都市。

    作为侯府的掌权者,生活质量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在大虞能够享受到的,这里同样不会缺。

    侯府的巨额收入,为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没必要换地方。

    相较于中原大地,升龙城已经足够偏僻。

    都护府治所继续往南的话,就很难兼顾到两广。

    何况南边的开发,才刚刚开始,瘴气也是不小的威胁。”

    李牧平静的说道。

    对付瘴气,其实先民早就总结出了一套方案。

    只要舍得投入,根本不是问题。

    千年前的江南大地,一样是瘴气横行,到了现在还不是遍地良田沃野。

    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南扩也提上了议程。

    以往安南国统治时期,南边那些土著部落,只要肯称臣纳贡,就放任不管。

    到了都护府时代,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红河平原上的土地,基本上都被分了出去。

    移民想要获得土地,那就只能开荒。

    相比北部山区,明显是向南更有发展潜力。

    李牧可是记得,中南半岛最大湄公河平原,就在南部地区。

    一旦开发出来,再造江南不是梦。

    在这种背景下,南方的土著部落,就成了打击目标。

    不过潜力终归只是潜力,未来前途是美好的,但现在开发却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冒然把治所迁移过去,除了增加行政负担,没有任何意义。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