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大魏的元让蓝八(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牧野的流言,和淅川不一样,是一层一层传递,由上自下。赵元青在济生堂嗑着瓜子和掌柜的聊天,也是巧了,管这里的掌柜她认识,从前在云碧谷见过,正是沈机当时挤兑她时,跟在他后面的一个,名叫刘恒安。
二人聊到如今牧野形式,对方显得忧心忡忡,再一细问,头两日,风户洞的人都传遍了。说当今天子是假的,不是真天子,魏清帝的血脉另有其人。
风户洞就是穷人住的地方,在牧野的四角,因为挨着风口,有些像窑洞,层层叠叠的洞中,住的全家老少,常年不见天日。
这些人,佃户都没资格当。
其实那些人并不在乎谁是天子,大家更在乎的是,目前现有的生活,可不要再坏下去了,去年淅川的事情,世家们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歌舞升平,亏空的,无非是用人命填上。
从风户洞拉几个年龄相当的人出来,打扮打扮,说你李家的家主,他是王家的嫡子,甚至不需要许以重利,大把大把的人愿意顶这个罪,甚至抢破头。
再把人牢房里转一圈,主审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宣判,判的是什么呢?判的是税没纳够,没管好佃户。何其可笑。
几条人命魂归天,大批世家俱欢颜。
赵元青听完这些几乎目瞪口呆,下巴张了合,合了张,不知该说什么。
那刘恒安并非沧州人,他就是云州本地人,早年采药为生,幸逢沈机,加入岐黄门。面对沧州这个情况,也有些不适应,叹气说道:“元青兄弟,能早些走,还是早些走吧,乱得很,知你心善,但这些东西也救不了沧州,谁也救不了这破地方。我要不是……要不是师兄非让我来,我也早走了。我们大师兄你也知道的,百里挑一的心善,怕今年人死得太多了,让我们留到开春。”
“那济生堂呢?不在沧州开了吗?”她给他倒了杯药茶。
刘恒安饮下后唉声叹气地讲道:“从前和沧州关系好,开开没什么,但你是不知道,凡沧州的济生堂,都在赔钱,岐黄门赚的银子,全搭这了。现在济生堂去江州了,最近难免更难过些。”
她也叹气,沈机确实心善,虽然嘴巴唠叨,但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再一抬头,朝门口望去,衣衫褴褛,破布喽嗖的人像黑云一样,瑟缩抱紧,上下牙齿磕绊地冻着,人人都不见肉,只见骨。
济生堂中已经尽量腾出最大的地方,但实在是人多,不光人多,还有反复领的,排了一遍,又排一遍,宁可挨着冻。
第一日甚至有打架的,如野兽般撕咬,骨头断了也不停,眼睛也像兽,饿的发绿。赵元青拉开也不行,见人就咬,用尽一切方式去争斗,狰狞而凶残。
后来李玉郎派了府兵过来,那些人反倒立刻老实下来,又恢复了弱小,瑟缩着,畏惧着。
那日赵元青看了简直不寒而栗,头皮发麻。她自己的银子已经全贴完了,大概四千两左右,也只能发个三日,这其中一般是要给官府的。
这还是济生堂的人好心,没收她地租和人工之类的。
今日是最后一日,可人还是那么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