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红叶书》三七(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之后直到入冬,朝廷都没有来信。

    梁风不想贸贸然上京,又怕沛太守有反扑的动作,借地展开了对山匪的训练。

    在沛郡又过了一个春节。

    冬季过后,朝廷旨意下达,命梁风押解沛郡太守及其同党者上京,冯棹台携带证物随行,沛郡御史大夫暂代太守一职。

    冯棹台立即装点证物,梁风预备行粮,于三月底返京。

    队伍比来时的人数还多了一些。不算冯棹台的人,单就他的手下,人数也比前年离京时的一千翻了一倍还多。他不喜欢这样的队伍,换代得太快了,仿佛被埋在雪下的那些人不曾存在过一样。

    考虑到冯棹台一行都是文人,脚程偏慢,回程也不像来时那么着急,梁风便放缓速度,这一路行了两个多月。

    顶着最盛的烈日抵达京城,相隔一年多,京城高墙依旧。

    桑极回王府,给李晟带去梁风平安的消息。梁风带着赵二返营安兵,他向太尉回禀此次剿匪战报,并向陛下上呈。他需亲自监控山匪入营后与老兵的相融情况,军营内说不定会吵闹一番。

    过两日,梁风听说冯棹台得到升迁,成为御史大夫谢傅手下的一名属官,皇帝想培养冯棹台的心思昭然若揭。

    他在心里遥遥送去恭喜的同时,皇帝下旨召他进宫。

    “阿风,这次你做得很好。”

    陛下看起来心情不错,梁风垂眸应承一些套话。

    这一次,皇帝首次在地方安排了自己的人,提携了一个没有背景和靠山的朝廷新人冯棹台,还为梁风扩充军营树立了模范,有他这次招安山匪的先例,之后他再剿匪应是不会那么见血了。

    皇帝当然是心情好的。

    “死在雪山的那些人,朕会妥善抚恤他们的家人,你不要太过伤心。”

    梁风放下行礼的双手,没有应话。

    “军营里总是要进新人的。”

    梁风回视皇帝,皇帝在等他回应,他低头道:“是。”

    “你那副铠甲需要修复了吧,朕遣人去军营里取来,修好了再给你送回去。”

    “多谢陛下。”

    他想问问这件事有没有牵涉金延守,但最终没有说出口。

    见过陛下,收了陛下赏赐的各种珍宝,梁风身后拖着浩礼去暖阁。

    母亲很生气。

    因为他出征后没有寄过一封家书。

    梁风低头听训,乖乖地任由母亲摆弄,他脑袋上要顶着个笼子了。

    “你还小的时候,我就想着为你戴冠的这一天。戴了冠了,才锁得住头顶的荣耀。”

    母亲非常满意,欣慰地看着他。

    这副冠,梁风知道母亲准备了很久,他可以一直戴着,但是到了军营里就得脱下来,给头盔让位。

    母亲絮絮叨叨说了许多话,梁风留下部分赏赐给母亲,认识了母亲身边陛下调来的两名丫鬟。

    从暖隔出来后,梁风回到王府。

    李晟见他平安,什么话也没说。梁风却注意到老李头上的白发变多了。

    李晟告诉他敬先成婚的事情。

    “他成婚了?”

    “嗯,就在上个月,请帖都送到府里来了。我已经代王爷送去了祝福与贺礼。”

    敬先竟然成婚了。他有些恍惚,又问道:“那金絮怎么样了?”

    “絮姑娘现状还算好。”老李道:“李婶偶尔去嬉春院看看她时,常听她问起府里的那位叫晓花的姑娘怎么样了。小缃也说她自己常常一个人待着念叨。”

    “她问晓花?”

    “是。晓花在府里就像寻常人那样过日子呢,没什么事情。”

    老李又道:“有另一事,嬉春院的鸨母在去年冬天就死了。”

    不过一年左右,变化真是多。

    “徐娘的死,也不全是因为她自己的病。”老李道:“徐娘拿走了府里一笔钱,我给的,没留意那笔钱是旧币,是陛下已经严禁民间流传的旧币。”

    “府里还有旧币?”梁风惊道:“然后怎么样了?”

    “徐娘被官府用了刑,打得半死。”老李语气里有愧疚,眼角的皱纹曼延许多,“这怪我,是我没留神,眼睛花了,看不出区别,就那么给了她了。”

    “这不能怪你,是我的疏忽,没留意府里居然还有旧币。你别怪自己。”他把话岔开,“反倒是徐娘已经死了,金絮怎么还在嬉春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