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有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转眼到了冬月。

    初雪时,汋京宫城中响起了经久未歇的钟声,宣告了瑞帝驾崩的消息。

    大雪簌簌,满城素缟。

    百忙之中,时任开平司北镇抚使的裴念却是避开众人,独自穿过一条离衙署不算太远的小巷,进了一座宅院。

    这宅院很小,座落于京中寸土寸金之地,闹中取静。

    但庭院布置得就很一般,远不如禇丹青当年的居所。

    屋门都未上锁,裴念一路进到正屋,推门而入,桌案上堆满了书卷,散落无章。

    她遂过去收拾了一下。

    书卷是《风物志》,上面夹着各种批注笔记,有的字迹看起来已经很旧很旧了。

    这正是当年从越国皇宫缴获的那成套的、原属于师玄道的《风物志》,裴念仗着有权,从昭文馆搬出来给顾经年翻阅。

    看得出顾经年昨夜又看到很晚,桌上的灯油已经燃尽了。

    将散落的书卷按照顺序重新摆好,裴念便看到顾经年的笔迹,字迹杂乱,内容晦涩,但想必还是与泓池、界有关。

    绕过屏风,便见顾经年还在榻上睡着。

    裴念遂走过去,在榻边坐下,问道:“下午了,要不要吃些东西再睡?”

    顾经年听得动静,握住她的手,懒得起来的样子。

    裴念又道:“沈季螭死了。”

    “是吗?”

    顾经年并不意外。

    裴念问道:“你近来与沈灵舒来往得很频繁吧?”

    “正好遇到了几次。”

    “是我太忙,不像她能多陪陪你?”

    “那倒不是。”

    “那就是你对沈季螭很感兴趣,你最近在查他?”

    “确有些怀疑。”

    “不与我说?”

    顾经年道:“并非不能说,但更可能是我多心了。”

    “你怀疑他没死?”

    “嗯。”顾经年道:“比如,从某一刻开始,我们看到的沈季螭就只是传影,而他实则已逃到了东海界。”

    “会有什么影响吗?”

    “该不会,中州已不能施展异能,他再有能耐,也只能在界中逞能。”

    裴念忽问道:“那你追查这些……是也想去界里吗?”

    “没有,只是闲着无聊。”

    “你爹要是听到这句话要被你气死。”

    裴念只是如此简单说了一句,没具体说顾北溟现今有多需要顾经年。

    瑞帝驾崩的消息既盖不住,顾北溟自封摄政王,颇需仰赖顾经年以震慑朝臣。比如,兖国使团至汋京,主使者胡静楠便多次提出想要见顾经年一面。

    顾北溟每每让裴念劝顾经年振作,可裴念却知,顾经年并非不振作,只是懒得到人前去惺惺作态、扮那孝子忠臣。

    至于她,要做的事则很多,比如,为了帮裴无垢与顾北溟掌权,接下来她便计划着刺杀对皇位虎视眈眈的皇子魏禥。

    奇怪的是,裴念有时忙着忙着,总会担心某天顾经年会忽然消失不见了。

    如今,旁人要想找到顾经年已经很难了,唯独她还能见到他,可他身上愈发有一种随时可能随风而去的感觉。

    这也是为何裴念今日分明忙得脚不沾地,却还一定要来看他一眼。

    “你真的不是在找去界里的办法?”裴念又问道。

    “不去。”

    顾经年答了,像是为了安裴念的心,又道:“那些《风物志》的书卷我不看了,送回昭文馆吧。”

    “好,那你会不会无聊?”

    “我学着下棋吧。”顾经年随口道,“当了一辈子棋子,也当当棋手。”

    当裴念把那几卷《风物志》从顾经年处带走,心里莫名松了一口气。

    仿佛如此一来,顾经年就不会离开中州。

    ————————

    霜枫山。

    崇经书院钟声悠悠。

    藏经阁后方无人的小林中,一张石桌边,顾经年与宋璋对弈。

    “你心思不在棋上。”

    宋璋随手落下一指,有些百无聊赖地说道。

    他自是看得出来,这个弟子忽然跑来找他下棋,是别有用意。

    果然,顾经年道:“沈季螭死后,薛举举来找过先生?”

    “不愧是开平司裴镇抚使的男人。”

    宋璋哑然失笑之后,如此随口调侃了一句。

    顾经年对这种调侃并不介意,笑道:“先生这是承认了?”

    “没什么不能承认的。”宋璋道,“沈季螭曾托我照看好他的家眷。”

    顾经年问道:“为何托付于先生?”

    宋璋笑道:“或许是因为我值得信任吧。”

    “恕弟子直言,先生既无权势,又无武力,沈季螭为何会认为先生能照顾好他的家眷?”

    “如今你也觉得权势才是最重要的?”

    “倒不是此意,而是……先生把薛举举送到何处去了?”

    “此事不便告诉于你。”

    顾经年点点头,不再追问薛举举的下落。

    他拈起一枚棋子,皱眉想了想才摆下,嘴里有条不紊地说起来。

    “以前,我很好奇先生为何如此博闻强识,为此还问了在藏经阁扫地的树翁,他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先生也许是亲眼见过,我便疑惑,夷海相隔万里,先生竟能游历诸州。后来我们都觉得,先生太年轻了,当不至于。”

    顾经年才落子,宋璋马上跟着落了一子。

    显然,这一局棋,对他没有任何难度。

    但顾经年又不下棋了,自顾自地说着。

    “当时我想,先生所知道的那些,该是从书上看到的,比如《风物志》,直到我近日遍览《风物志》及其批注,又搜罗了所有关于夷海风俗的书籍,但先生授课时随口提及的某些内容,我却始终没看到过。”

    宋璋问道:“那你觉得是为何?”

    “也许先生是随口瞎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