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秦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汉建武三十二年,

    复兴汉室的皇帝通过了群臣“封禅”的提议,继三年前的那次东巡后,

    他再次乘上车架,去往东方,登上泰山,与天地神祇对话。

    临行之前,

    皇后阴丽华有些担忧的说,“君主封禅泰山,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我自然为陛下感到高兴。”

    “但您的身体……”

    舟车劳顿,再加上拾阶登山的辛苦,已经年老的皇帝能撑得住吗?

    但皇帝告诉她,“天下已经完全被我掌控在了手里,我作为帝王的功绩已经到达了顶峰。”

    “现在,我想要彰显这份功劳,让天地世人,都能明了我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

    去年的秋冬之时,

    有两件好事发生在了皇帝身边——

    前者,

    是隋、齐、杞、越、吴等诸夏之国的使者,还有四方蛮夷的头领一同前来中原拜会天子,在洛阳展现了一副名为“万国来朝”的精彩画面,并用事实验证了“日月所照,皆为汉土”这句话的真实性。

    这让皇帝感到十分自得,觉得中原九州,六合八荒,已尽入自己彀中。

    后者,

    则是大汉的长城守卫,击败了企图南下侵犯自己的燕国军队,并通过那狭长的辽西走廊,以及位于海东半岛上的乐浪郡,对燕国进行了反击。

    这逼得燕国不得不向大汉表示了求和臣服之意。

    虽然在明面上,

    同今汉纠缠许久的燕国仍旧没有放下他们那可笑的理念,更正他们那可悲的国体,

    但燕公安排使者,递交国书和礼物的行为,已经在事实上,承认了中原的皇帝“诸夏天子”的身份,并有了纳贡的举动。

    这让皇帝高兴的对太子说:

    “国中的事,我没什么替你忧虑的,只有辽东的燕国,先前让我有些不放心。”

    “但眼下的局势已经明了,燕国恐怕享受不了百年之久的国祚!”

    “我大汉的子孙在以后,不必承受来自那些荒唐者的骚扰!”

    辽东偏远之地,

    拿什么跟富饶无比的中原争斗呢?

    而且越是伟大光明的理念,

    在现实的侵蚀下,崩塌的速度也越是令人心惊。

    通过那场战争窥探到的燕国内部情况,让皇帝很是高兴。

    “你要记住——”

    “世间的事物,不能执着其好坏黑白,而是要分辨清楚:你需要什么、你能得到什么。”

    “立足于现实,才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浮于空中的美梦,即便再怎样诱人,也终究是虚妄。

    唯有利与欲,才是真正的永恒!

    作为废立太子之事的另一位主角,刘庄自然明白父亲话语中的深意。

    他举起酒杯,表达了自己的认同,还有对“现实”的倾心追随。

    如此,

    国内国外,便没有值得皇帝为子孙社稷烦恼的事了。

    所以在这个令他身体日益衰老,生机日益消散的春天里,他想要为自己的一生敲响最后的钟声。

    “你要不要同我一起去?”

    皇帝拉着皇后的手,忽然对她问道。

    阴丽华愣了一下,然后笑着回道,“武帝封禅的时候,都没有带后宫女子过去。”

    “如今陛下因为自己的功业而登临泰山,我依托于陛下的恩德,才有了眼前的富贵和地位……怎么敢以这样微薄飘渺的身姿,分散天地神祇降临在您身上的光辉呢?”

    皇帝满意她的温柔体贴,便抚摸着那双依旧柔软的手感慨道,“有你这样的妻子,我还有什么不快乐的呢?”

    “真希望到了死后的世界,你我还能继续做恩爱的夫妻!”

    阴丽华对此,仍只有微笑。

    而当皇帝的步伐终于登上泰山时,

    何博这位上帝,理所当然的将目光投注在了正以封禅这件神圣之事,作为自己辉煌一生的终点的皇帝身上。

    对方亲手焚烧给上天的祭祀文书,也搭乘着那袅袅青烟,呈送到了他的面前。

    上面记述了刘秀这个人作为君主的所作所为,并在最后以天子的名义,向上天这位“父亲”提出了疑问:

    “我做了这么多,算的上一位优秀的皇帝吗?”

    “你们怎么看?”

    何博将这个问题抛给身边的死鬼,让秦皇汉武这些先人、孙恩王凤这些敌手、以及孔光西门豹这些臣子,对刘秀做出自己的评价。

    做过皇帝的同行就说,“当然称得上优秀。”

    再建宗庙的辛苦,可比继承它要艰难许多。

    在这方面,

    即便始皇帝都只能承认。

    他的敌人也讲,“活着的时候都输给了这个家伙,现在肉身都烂完了,还能说什么呢?”

    “祝愿天下太平吧!”

    那些辅佐君主的人才也感慨道,“治国要小心的权衡左右,注意私欲不和公心混淆在一起。”

    “刘秀在这点上,做的很不错。”

    即便他为了江山社稷,牺牲了自己枕边的人,还有血脉上的子嗣。

    但有成哀这两位重视真爱的帝王先例在,有他们治下的混乱在,他们对此也没办法指责什么。

    就连早已变成死鬼,熟悉了冥土风气,并认识了好些前辈先人的郭圣通也说:

    “古来争夺权位的人,能够全身而退,保留性命的有多少呢?”

    “我和孩子虽被废黜,却也富贵终老,比之蜷缩在茅草房中为生计奔波忧愁的普通人,已经好上太多了!”

    再落魄的权贵,那也是权贵。

    及至死去,

    他们的衣摆何曾沾过泥土?

    他们的手心又何曾生过薄茧?

    那些因为权力财富而萦绕心头眉宇的担忧惊惧,

    对日日作工,时时弯腰的农夫来说,不过是无所谓、说出来就会惹来乡亲好友笑话的玩意儿。

    所以,

    郭圣通没有因为长子刘疆在阳世的担惊受怕,而生出多余的怨气。

    她只是遵循冥土的秩序,享受着死后的平静,并等待着自己孩子的到来。

    她想,

    也许阴丽华死下来之后,会跟她做出一样的选择。

    “能得到你们这样的评价,他这位皇帝的确是很称职的。”

    上帝一一听过身边死鬼的回答,然后便笑了起来。

    祂将手里的祭文抛了出去,本就是青烟化成的轻薄帛书,在空中恢复了自己先前的姿态。

    “明里不奖他些什么。”

    “暗里的功过也自有世人评价。”

    “我就赠送他一缕清风吧!”

    于是,

    当带着满身疲惫攀登到泰山之顶,又坚持着举行完仪式,将浓墨写于纸上,玺印铭于末尾之处的皇帝,预备着离开这座足以览遍齐鲁群山的巍峨圣地时,

    一阵清风吹过。

    树叶为之发出梭梭的声音,

    从他冠冕上垂落,遮挡在他眼前的宝珠也跟着摇摆。

    皇帝恍惚之间,觉得自己的精气神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他又惊又疑的向着周围看去,却没能透过飘荡着的风幡,侍立在旁的封禅臣子,望见额外的人与物。

    “想来是先前消耗的气血得到了恢复,山上的风水较之地面又清新许多吧。”

    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信奉谶纬的姿态,以其神圣“皇帝”这一位置,强调“刘氏天命”的君王,并没有因为这既玄又冥的惊喜,而流露出过分的情绪。

    毕竟在本质上,

    他是个理智清醒的君主。

    他不信一些东西,

    他只需要别人信从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