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东西太平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汉鸿嘉四年,

    何博从高原润出来,沿着长江那多滋水润的道路,一路下滑到川蜀之地。

    然后,

    他就在这里遇见了周坚。

    “你怎么落草为寇,做了山匪了?”

    何博看到沧桑了许多的老朋友,十分惊讶的询问他。

    头发衣服都很杂乱的周坚就哭着跟他说起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

    当与何博分离之后,周坚在家中待了几年,侍奉起了年老的父母,并且使用起了自己通过肉体交易,从而学得的医术,为身边的乡亲们进行诊治。

    他的名声很快传扬了出去,成为了十里八乡的名医。

    再也没有人会因为他的天生六指,而恐惧周坚,对他进行辱骂和诽谤。

    于是在两年前,

    放下了对后代忧虑的周坚父母,于安睡中去世。

    周坚安葬了他们,并在家中守孝了一年,随即再次背上行囊,离开家乡,做起了人肉生意。

    因为在跟死人活人分别打了几年交道后,周坚觉得自己的医术还不够精进,仍需要继续学习。

    可惜,

    没有何博陪伴,独走他乡的周坚运气实在不好。

    他才出去故土没多久,便迎来了一件又一件的意外和波折。

    先是行至淮阳郡,遇到了同样逃亡而来的,曾追随申屠圣起义,因此受到朝廷通缉的人。

    他们身体疲惫,有些各种伤口,便裹挟了周坚这位善于治疗外伤的医者,要求他助自己修行。

    周坚无奈,只能接受。

    因为这样的经历,

    再加上周坚原本的“累累罪行”,使得他受到的通缉更加严厉。

    而这次,

    也没有孔光这样的贵人伸出援手,帮他遮掩一二了。

    周坚只能将自己从容的游历,转为了惊恐急切的逃亡。

    他从长江沿岸的故乡,来到大河南岸的土地,随后又被那从人心中溢出来的洪流,冲击到了长江中上游的川蜀之地。

    这里相对封闭,

    朝廷在这边的管制力度,自然也不如中原那般严格。

    周坚想着,

    自己来到这里,总归能够松口气,享受下平静的生活了。

    怀抱着如此美好的期待,

    他又捞起袖子,带上工具,神神秘秘的走进那少有人去的山林之中,企图跟川蜀百姓,进行深入而友好的交流。

    然后,

    周坚又被人给裹挟了。

    “谁知道这里也有人造反啊!”

    跟着相逢的友人坐在清扫了一番的大石头上,周坚仰头望天,发出了一声满是无奈的叹息。

    去年十一月的时候,

    有广汉人郑躬率领六十来人,发动了一场起义。

    他们攻打官府,释放狱囚,抢夺武库兵器,然后跑到山里,效仿汉太祖刘邦当年占据芒砀山的事迹,安营扎寨,发展势力。

    郑躬随后自号为“山君”,并再次带人攻占了周边四个县的土地。

    汉廷自然震怒:

    “怎么到处都是反贼!”

    那位才获得两位绝世美人,沉浸在姐妹俩的温柔乡中无法自拔的皇帝,都难得登上朝堂,拍打着桌案说道:

    “速速给朕平叛!”

    于是,

    川蜀这边领受中枢命令,征发了两个郡的郡兵,共计三万人,对着郑山君挥出了重拳。

    郑躬没有抵抗的能力,

    实际上,

    一群受不了压迫,从而匹夫一怒,揭竿而起,却因为过于弱小,躲避到山林中的人,哪里能谈得上拥有“力量”呢?

    当年秦末乱局,之所以能出现一呼百应的局面,

    除却民心向背之外,

    还在于各地有着许多隐藏着的,等待着时机复国的六国遗贵。

    而眼下,

    即便仍旧有人在地方上横行无阻,无视朝廷的法度和命令;

    即便仍旧有人在地方上圈占土地,将一地之基业,视为自己的私产业;

    即便仍旧有人勾结官府,谋取利益,上蒙下欺……

    可他们又怎么会背叛大汉呢?

    因为他们的富贵,都是源于大汉这个强大的国家啊!

    有了强大的国,

    才能有富贵的人!

    这个道理,

    像郑躬这样的微末小民,是不会明白的,也不需要明白的。

    他们只需要为汉家的强大,付出自己的一切就好。

    不要抱怨,

    不要抵制,

    不要反抗。

    不能因为小民们的些许痛苦,而让这美好如画的江山,失去了它艳丽的色彩。

    是以,

    在这浓墨重彩的盛世之下,

    郑躬这样的人,只配用鲜血来为画卷涂抹颜色。

    在意识到自己终究难以成功,并且马上要迎来失败后,

    席卷多县,纵横一年的郑山君垂头丧气的,对着自己的兄弟们宣布了“解体”。

    “各奔东西去吧!”

    “天底下还有什么东西,比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

    周坚因此能够脱身。

    但他没有来得及该换打扮,只急匆匆的沿着山林小道,绕开朝廷围攻郑躬所在山寨的队伍,来到此地与何博相聚。

    “你说,为什么总有人反叛呢?”

    两只手抓着何博提供的吃食,又累又饿的周坚嘴巴里塞得满满当当,还不忘将心里的疑惑,从那食物的缝隙中挤出来。

    何博只是笑着问他,“你都走了这么多地方了,难道自己不知道原因吗?”

    周坚听了,艰难的咽下去食物,捶打着胸口哽了两下,随后沉默,转而叹气。

    他又问起了另一个问题,“天下怎么变得这么快?”

    “我以前同你出游的时候,还没有太大的感觉,现在自己走了一遭,倒是见得多了。”

    何博告诉他,“你是学医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难道没有听说过吗?”

    “蔡桓公是在快死的时候,才得了病症的吗?”

    “扁鹊告诉他,‘君有疾在腠理’时,蔡桓公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天底下有太多人,太多事,

    都是慢慢的累积起矛盾和问题,

    然后在其突破了承负的极限时,轰然崩溃的。

    而在一切暴露之前,

    谁又会觉得有问题,需要去进行治理呢?

    而当有智者指出这一点,

    当事人能不能听进去,也是一大问题啊!

    周坚便说,“是这样的道理。”

    “只是可怜了无辜的百姓。”

    “我出身衣食无忧之家,尚且落魄到眼下的地步,何况那些本就贫苦的人呢?”

    “我受了这样的苦难,听到了许多人的哀嚎,心里实在过意不去,有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想法,但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最初被郑躬这些家伙裹挟上山,从良民变成反贼时,

    周坚是极为愤怒的。

    要知道,在当今之世,户籍都有等级分类的!

    他好说歹说,也是个有户口的正经人士,

    如果因此变成了没有户籍的贱人流民,那岂不是有负祖宗?

    但郑躬没有拉着大家一起死,反而散了寨子里的钱财,只自己留下,令人自谋生路,却让周坚有了额外的情绪。

    “他称不上完全的好人,也称不上完全的坏人……如果在太平昌盛的时候,他应该不会造反吧?”

    何博撇嘴说道,“要真是个心怀叛逆的人,可不会带着六十来人,做冲击官府的事。”

    随后他又对沉思的周坚说,“你若有助人之心,可以去鹤鸣山那边。”

    “那里有名为太平道的人正在传教,你可以去找他们解除一些疑惑。”

    周坚听从他的建议。

    从何博这借了点钱,换上一身打扮,做出一些伪装后,便再次启程,要从广汉去往蜀郡。

    何博送了他一段路,等到周坚上了鹤鸣山,同太平道人们相遇后,便再次跳到江水里,肆意的流淌起来。

    ……

    而与此同时,

    扎根于秦国的太平道,也正履行着自己“救治天下,以鸣不平”的职责。

    他们来到了秦国的陇南郡——

    这里位于陇山之南,西临地中海,北望陇西郡所在的高原。

    域外的蛮夷们,曾称之为“腓尼基”,或者“叙利亚”。

    当然,

    在老秦人来到这里,并带来征服和统一后,这片土地便成为了诸夏的陇南。

    而在秦人的治理之下,

    这片冬暖夏干,利于农耕的土地,也曾因为那发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