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1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七

    1964年秋,我如愿考上了黄陂县重点初中。

    这年暑假,我随父亲去了一趟中馆驿。

    在晓风残月中,我和父亲一起从古家田出发,沿着一条古老的驿道,向东走去。

    这条路,父亲差不多月月走,我是每年至少走两趟。

    每一次,走一整天,我一整天都在聆听父亲的教诲。

    这辈子,我受父亲的教诲最多的就是在这去中馆驿的路上。

    父亲给我讲《论语》,讲《孟子》,讲《左传》,讲历史典故。当时,我特别佩服父亲的记忆力,《论语》《孟子》中的很多章节他都能背诵。

    有时讲三国故事,谈论《红楼梦》,还和我讨论书中的人物,我喜欢林黛玉,可是父亲却喜欢薛宝钗。父亲有父亲的道理,他说他如果是贾政,也会选薛宝钗做儿媳妇,不会选林黛玉。

    讲得最多的还是做人做事的道理。父亲很崇拜陶渊明,赞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

    这对我的影响也非常大,以致我后来也有几次“道不同不与为谋”“拂袖而去”的行为。

    这是一条很古老的官道,婉延曲折在大别山的余脉之中。沿途峰岚起伏,树木葱郁,深秀之处,山村隐现,真乃一步一景,美不胜收。

    走到倒水河边,父亲挑着装米的担子,快步从那河上的独木桥上走过。

    我伏在独木桥上,慢慢地往对岸爬。这独木桥很窄,下面是几个木架子撑着,远看就和那水墨画中画的独木桥是一样的。

    我伏在桥上,看着桥下面清澈而又湍急的河水,生怕不小心从桥上掉下去。父亲总是站在河那边笑话我胆子小,我就回应父亲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啊!”

    可能是遗传吧,后来,当我提醒我儿子要大胆一点时,我儿子也用“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句话来回应我。

    过了倒水河,就要上高冈山了。

    高冈山是这一片山地的最高峰,站在高冈山顶,可以望见离此地近二十里远的我们村里的四棵大枫树。

    上下高冈山都是很古老的官道,道路上的青石板上清晰可见深深的车辙。

    高冈山的山腰里的官道旁有一座凉亭,凉亭里有一位长胡子老汉。

    我和父亲走进凉亭,在凉亭中间的石桌边坐下休息。

    长胡子老汉从一个很大的土壶里给我和父亲一人倒上一碗茶水。

    父亲和那老汉聊了一会天,他们是熟人,父亲经常路过这里。每次路过这里,都会来这凉亭里喝茶休息,和老汉聊一会天。

    下了高冈山,往前走就出了红安县界,进入新州县地界了。再往前走,绕过马鞍山,就进入麻城县的地界了。

    离麻城岐亭不远,有一处名胜,就是天下闻名的杏花村。

    杜牧曾在黄州做过剌史,这里的杏花村才是诗人吟出《清明》诗的地方。

    杜牧还登过黄陂的木兰山呢,有《题木兰庙》诗为证:“弯弓片战作男儿,梦里曾强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指云堆上祝明妃。”这是杜牧任黄州刺史时登木兰山当时属齐安郡,今为武汉黄陂县为木兰庙所题的诗。

    我想,杜牧可能曾走过我和父亲走过的这条官道,他从黄陂木兰山走到杏花村,过岐亭再到中馆驿,然后到黄州去上任。说不定还在中馆驿住宿过。

    这是我的猜想,有待专家学者们去考证。

    离杏花村不远,还有一处古迹,即陈季常墓。

    陈季常名?字季常,号方山子,别号龙丘居士,四川眉山人。陈季常豪侠好酒,狂放傲世,怀才不遇,愤然"毁衣冠、弃车马、遁迹山林",隐居于此地。

    成语"河东狮吼"的典故即出自陈季常和其妻子柳月娥的事迹。

    苏轼贬谪黄州时,与陈季常多有交往,曾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著有《方山子传》。

    明清诗人也在此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

    现在这里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杜牧广场、杏花古刹、杏花书院、农耕文化博物馆、九骡山摩崖石刻等景点。

    走到这里,父亲就对我讲起苏东坡与陈季常交往的故事。

    当年这里还很荒凉,父亲指着山间的几个村子说,这里就是陈季常当年隐居的地方。

    那年春天和诗友们都来杏花村游览采风,我曾口占一首诗:

    七绝早春游岐亭杏花村

    寻春又到杏花村。古道蜿蜒草木深。

    不见牧童何处问?断魂人觅断魂人。

    路过岐亭,沿着举水河堤走,就到宋埠镇了。“麻城三大集,岐亭、宋埠、中馆驿”,三个集镇中,宋埠最繁华,人称“小汉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