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秋意浓十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淮王府别院,灯火通明,薛见微早早将院里为数不多的下人遣回去过节了,别院里虽清冷没什么人气,但许是院中那开得轰轰烈烈的桂花,独享浓郁平添秋色,另有一番滋味。

    东侧的书房,薛见微斜身靠在玫瑰椅上,身前的案几上已经摆好了笔墨纸砚,一只朴素的竹管紫毫笔被薛见微搁在笔架上,薛禾规矩地坐在案几的另一侧,双手紧握等着薛见微开口。

    “若是今年秋学你未能入选,明年咱们就去俞州,那时姥爷以前生活过的地方,娘已经替你打听过了,那边书院的夫子曾在中央国子监做过典簿,只是转入书院并未易事,听说夫子会出题与你辩议,今日你便将娘当作夫子,咱们真真实实来一场,如何?”

    薛禾神情严肃,她凝眉肃声道:“在书院,我本就常常参加会讲,娘你尽管出题!”

    只见薛见微敛眉思索了片刻,提笔蘸上墨汁,一气呵成在纸上写道:“恩亲之辩。”

    题罢,薛见微扬声道:“今吾有一言。吾观世之父母,多有不爱其子者,未尽父母之义务。既如此,子何必爱父母乎?且有父母虐其子、弃其子、不顾其子者,如此,子岂应爱之?昔者,晋献公惑于骊姬,欲废太子申生,致其自缢,此非父之不慈乎?又有北齐武成帝,残虐无度,亲子亦受其害,岂为慈爱之父?似此父母,子何爱之有?这般父母,何堪子之爱?”

    薛禾不假思索地回应道:“母上大人,儿以为不然。《孝经》有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古之闵子骞,后母虐之,芦花代棉,而闵子骞不怨,反为后母求情,此乃大孝。又有曾子,事母至孝,尝受杖而不避,只为全孝名。父母生我育我,虽或有过,然生育之恩大于天,子不可不爱父母。”

    薛禾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倒是出乎薛见微的意料,她点点头,继而回道:“闵子骞、曾子之例,乃古之贤孝,然今之世,父母不尽责者甚多。若父母不爱子,子何爱之有?且爱当相互,父母不爱子,子何必强爱父母?”

    薛禾应道:“非也,父母之恩,重于泰山。《诗经》云:‘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母生我之时,历经苦痛,育我之日,含辛茹苦。虽有过,然其恩不可忘。晋之王祥,继母不慈,卧冰求鲤,以孝感之。此等孝心,当为后世之范。且为人子者,当以孝为本,不论父母爱否,皆应爱之。

    不错,这一议题并非事先准备好的,薛禾能够在一来一往间不掉进陷阱,还能引经据典直抒己见,薛见微面色如常,心里却对薛禾赞赏有加。

    薛见微又问道:“若父母生而不养,养而不教,甚至虐子,辱子,子亦爱之,此非愚孝乎?”

    “虐子之父母,固为不善,然子可谏之,不可因之而绝爱。《论语》有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当谏父母之失,然终不失敬爱。魏徵谏唐太宗,君臣之义犹可如此,况亲子乎?”

    话至此处,薛见微察觉到薛禾的黔驴技穷,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未曾经历过多人之常情,不过是将一句话按照圣贤书之意,翻来覆去地宣讲。

    今夜的这番辩论本意只是叫薛禾做好准备,等开春了两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