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第43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有恒产者有恒心。

    为了族人不至于成为街溜子,然后惹事来烦他,沈腾峰在设立族学上可是下了大力气的。

    反正当年时局动荡,失业的前朝读书人还是很好划拉的。

    沈腾峰出钱出力后,还制定了族学严格的考核规定。比如寿州的律法就是必修科目,而必修课不合格者,延期毕业。

    “延毕”!沈壹壹这个学生党听到了熟悉的词汇,不由眼前一阵恍惚。

    沈家还真有过那么一位大聪明,就因为挂科,一直在族学读到二十多。眼看着都快跟自己儿子成同窗了,才险之又险的狼狈毕业。

    沈腾峰的教育事业成果斐然。

    倒不是有多少族人出仕做官,而是从小接受大雍法治教育的沈家下一代们大都成为了封建社会好青年。

    很有法治观念的新一代不但自己遵纪守法,还会拦着劝着那些乱世混出来的老一辈,五十岁不是闯祸的年纪了,为了全家请稳重些!

    沈侯爷非常满意,就算之后再没回过寿州,隔三岔五还会派人来族学巡视,年年拨款更是不断。

    清河那边一看,凭啥这边有族学,凭啥你都分出去了还给这边拨款!

    嫉妒红了眼的清河堂也在当地办起了沈氏族学。

    为了跟这边“上不得台面”的有所区分,清河堂族学不设杂项,专门延请大儒讲述四书五经,一门心思苦抓科举升学率。

    尤其是“有辱斯文”的男女同校,更是坚决制止。只聘了几个嬷嬷,让族中女孩们学两年《女德》、女红。

    不管怎样,寿州沈氏族学的名头算是打出去了。

    太祖听说后,还特意要来了沈腾峰亲自草拟的族学“课程表”。

    他知道很多文官世家的族学都有家传经义,所以出进士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可这沈家小子不是土地主出身的么?按理没什么家传绝学才对。

    像一般的私塾那般教教读书识字,怎么会惹得这么多人议论?

    带着好奇翻开课程表,太祖:……

    沈家这课程安排的,教人算数记账、山川地理、南北风俗也就算了,自选课“木工雕刻”、“养蚕纺织”、“牲畜的产后护理”都是些什么鬼?!

    太祖大为震撼,这根本不像侯门世家在培养亲信,倒像是富农让自家子弟学手艺!

    再了解到连沈家的女孩子也得跟着学上几天族规律法后,太祖悟了!

    这沈家小子,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