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秩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的‘中间环节’和‘税费’。”

    他刻意强调了“特殊渠道”和“税费”,显然彻底执行了当初常小鱼留给他的指令。

    他走到一堆码放整齐、印着可爱动物图案的童装前,随手拿起一件小小的、洗得发白的旧衣服,旁边堆着同样款式崭新的。

    “常爷您看,这种纯棉童装,在夏国出厂价不到十块。运到这里,当地市场售价至少五十块起,还是最劣质的。我们通过渠道进来,成本控制在十五块左右,批发给下面的小贩,只卖二十块。还经常搞活动,买三送一。”

    常小鱼的目光落在那件小小的新衣服上。

    一看常爷表情认真了,袁丁忙不迭说道:“还有这些!”

    他指向旁边一堆印着“宝宝乐”字样的奶粉罐和米粉包装箱,“正规厂家的婴幼儿食品,夏国超市里也就百来块一罐。到了这边,关税加上层层加价,能卖到三四百块,普通人家根本吃不起。”

    “我们拿货价压到最低,渠道成本摊薄,到岸价不到一百五,卖给那些小商贩,一百八,让他们还有点赚头。至少能让穷人家的孩子,不至于饿得皮包骨头,或者只能吃那些掺了木薯粉的劣质替代品。”

    常小鱼沉默地听着,拿起一罐奶粉,掂量了一下,罐体冰凉,印刷清晰。

    他走到一排货架前,那里堆满了各种规格的塑料桶和脸盆,上面印着俗气却鲜艳的花朵图案,他拿起一个红色的塑料水桶,边缘光滑,用料厚实,在夏国,这玩意儿顶多十块钱。

    “这些,销路如何?”常小鱼问。

    说实话,这些已经超出了常小鱼对于经商

    的理解范畴,有时候不得不说,袁丁**是个人才。

    袁丁忙道:“供不应求啊,常爷!”

    一个穿着工头马甲、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不知何时路过两人,听到常小鱼与袁丁的对话,立刻激动地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本地话抢着回答,脸上满是朴实的笑容和敬畏,“我是阿泰,管这片装卸的!您是常爷吧?袁总的大恩人!我们…我们这些在码头扛活儿的,以前想给家里婆娘买个像样的盆都舍不得!”

    “现在好了,袁总这里的盆,又结实又便宜,上面还有花!我婆娘高兴坏了!还有这衣服。”

    他指着旁边堆着的廉价T恤,“以前穿的都是又破又烂,现在家里大小都能穿上新衣服了!虽然比不上老爷们穿的,但干净啊!娃娃们能光着屁股满地跑的少多了!”

    阿泰搓着手,显得有些局促,但眼神里的感激和兴奋是真切的。

    袁丁在一旁补充:“阿泰是我们从本地招的,踏实肯干。像他这样的工人,我们招了很多。”

    “民生港的货,主要就靠他们分拣、打包,再通过我们扶持起来的小型运输队和摊贩网络,辐射到翡翠城周边大大小小的贫民窟和乡镇集市,薄利多销,但周转极快。这是真正的‘**细血管’,也是我们在底层口碑的来源。”

    常小鱼的目光掠过那些忙碌的工人,掠过堆积如山的廉价商品,最后落回袁丁脸上,袁丁的眼神坦然而坚定,带着一种亲手改变现实的满足感。

    “你呀,是个人才,我就知道当年我拉着你一块做生意,就没有错。”

    就在这时,仓库侧门被推开,几个人推着一辆平板车进来,车上堆着一些拆开的纸箱。纸箱上印着醒目的“SUNSHINE”标志,里面是崭新的节能灯泡。

    一个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衬衫、戴着眼镜、看起来像是本地小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人,正拿着一份清单,急切地跟在一个小主管模样的人身后,用带着口音的英语夹杂着本地话飞快地说着:“…拜托了,阮先生!这批灯泡真的很急!我们那个社区学校,晚上根本没法上课!孩子们只能点蜡烛或者煤油灯,太危险了!之前买的那些便宜货,不到一个月就坏了一大半!听说袁总这里有质量好的‘阳光’牌,价格还公道,我们社区好不容易凑了点钱…”

    被称为阮先生的小主管有些为难:“老吴,不是不帮你。这批‘阳光’是刚到的,还没完全入库登记,而且预订的量也满了…”

    袁丁注意到了那边的动静,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低声对常小鱼说了句:

    “常爷稍等。”便大步走了过去。

    “怎么回事?”袁丁的声音不高,但带着一种天然的威压。

    阮主管一见袁丁,立刻挺直腰板,恭敬道:“袁总!是磨盘巷学校的吴老师,想要一批节能灯泡,说是给孩子们晚上学习用。但这批货还没登记完,而且…”

    吴老师看到袁丁,眼中立刻燃起希望,急切地上前一步,双手合十:“袁总!袁总您好!我是磨盘巷社区学校的吴文清!我们学校,孩子们晚上要补习功课,照明太差了!之前买的灯泡质量太次,还贵!听说您这里有好的‘阳光’牌,我们…我们凑钱想买一批!不多,就五十个!拜托您了!”他的语气近乎哀求,眼镜片后的眼神充满了焦虑和期盼。

    袁丁没有立刻回答,目光扫过吴老师洗得发白的旧衬衫和那双沾满尘土的旧皮鞋,又看了看平板车上那些印着“SUNSHINE”标志的崭新灯泡。他沉默了几秒钟。仓库里只有叉车的嗡嗡声和远处工人的吆喝声。

    “这批货,”袁丁终于开口,声音平稳,“成本价多少?”

    阮主管立刻翻开手中的平板电脑,快速点了几下:“袁总,这批‘阳光’是特级品,通过‘金边’渠道进来的,算上所有成本和合理利润,批发定价是每只八块五。”

    袁丁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在吴文清脸上:“吴老师,磨盘巷我知道。离码头不远,都是苦哈哈的人。你们为了孩子们,着实不容易。”

    吴文清连连点头,脸上露出感激之色。

    袁丁对阮主管道:“按每只三块五,给他一百个。从我的‘社区公益’账目里走。”

    他顿了顿,又说:“另外,再给他配十套适合教室用的简易LED灯管和配套的稳压器,也按成本价的一半走账。告诉他怎么安装,派人去帮他们装好。”

    阮主管愣了一下,随即立刻应道:“是!袁总!马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