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7 章 管家北上清虚求签,尚书通考士高升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用了。不过看着黛玉亮晶晶的眼睛,贾璋没有因此拒绝黛玉的提议。

    如果黛玉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的话,那么就说不上什么大材小用。

    贾璋不会觉得黛玉不应该掺和到他的事情,卫夫人以书法闻名,李易安有诗词传世,黛玉她未尝不能做一个女才子。

    叶士高给儿子叶荆和徒弟贾璋留下编写经书的艰巨任务,主要是因为他要外放了,以后他就不能盯着儿子和徒弟老老实实做学问了。

    为了不让儿子和徒弟偷懒,他才出了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主意。

    因为盐税案,江南官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

    被盐道犯官供出来的后台自然不仅仅只是京官,镇守太监和两江的地方官也是分润好处、牵涉盐事的重灾区。

    江苏按察使就是落马官员中的一位,在他落马后,叶士高很快就递补了上去。

    一来,叶士高在国子监也快做满两任了,而且政绩卓著、考评上佳,按资历也该是他升官。

    二来,杨宗祯在这场盐税案中也出了不少力,杨门在三法司与科道的门人全都鼎力支持绍治帝的所有决策,贾璋更是为绍治帝传递消息的人。

    因此,按资历论,让叶士高升任江都按察使,本就是合情合理之事。

    当初李守中也是从国子祭酒这个官职升任山东按察使的,叶士高的这次升迁也算是有旧例可循。

    只可惜李守中升官时年纪太大了,还没等到他做出什么成绩,人就在任上去世了。

    若非

    ()    如此,王夫人也不会待李纨那般刻薄,以至于把贾兰逼到向贾母求救的地步……

    而叶士高他年富力强,京中又有靠山。好生做上两任赚些政绩,或是升任地方的布政使,或是调回京城做侍郎都是有的。

    这次升迁,几乎就是一场镀金之旅。但叶士高到底能不能镀金成功,还要看他自己的本事。

    若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自有他的远大前程在;若他守不住本心,和前任江苏按察使一样掺和到杀头的事情里面去,那他就是神仙难救。

    不过杨门上下,全都长着八百个心眼子。叶士高本人既不贪财又不好色,唯一的爱好就是吃点家常小吃、喝点小酒,想来他也不会犯什么杨宗祯都弥补不了的错误……

    除了按资历论之外,按功绩论,绍治帝把叶士高这个杨门之人分配到江苏那等富庶之地也是合情合理的。

    别人若是嫉妒,也可以去找个得力的老师,或是收个能干的徒儿,绍治帝本人并不会在意这种事。

    不论底下的人如何划分流派,最终都是要为他这个皇帝效忠。若朝廷的人才能够多一些,对绍治帝来说也是好事。

    从四品升到三品,对于叶士高本人来说也算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自此以后,他也能算是半个朝廷大员了。

    至于离开京都这个权力核心会不会耽误耽误自己的前程,叶士高一点都不用担心。

    有师父杨宗祯在,叶士高不会错过京中的信息与机会。

    叶士高离开前,特意把叶荆的婚事给提前办了。

    女方正是叶士高师弟沈四象的女儿。

    叶士高此次南下赴任,再想回京,少说也得有个三年五年的时间。

    父母不出席儿子的婚事,也显得他们叶家不尊重沈家。

    因此叶士高夫妇才与沈家商议,提前把叶沈两家的婚礼给办了。

    贾璋这个徒弟自然要做师兄的傧相,不但要帮叶荆迎亲催妆,还要帮他挡酒。

    所幸他年纪小,说话又好听,众人也不难为他,只让他喝几口就把他放过去了。

    待到新娘回门后的第二天,叶士高夫妇就要启程南下了。

    贾璋和叶荆亲自把叶士高夫妇送到通州岸边,又折下青青翠柳,送与即将登船的叶士高夫妇。

    此去经年,再见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离情别绪果然不分古今!

    贾璋看着远去的船影,声音有些沙哑地对叶荆道:“师兄,咱们回去吧。”

    叶荆沉默地点了点头,又拍了拍贾璋的肩膀:“好,咱们这就回去。”

    第128章如海北上觐见新君,南安弊事父女相见

    </div>

    <script>_ad_hf();</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