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2(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们,还有许多穿着粗布麻衣、消瘦沧桑,却面带希翼的百姓们。

    对于幽州的百姓,比起郡太守们的惶恐,他们更多的是开心和期待。

    作为幽州的边民,常年天灾人祸不断,加上外族的接连侵扰,世世代代都如扎根在边陲的野草,有时候他们恨自己变不成野草,最起码野草天生天养,不用为了活着,整日劳作得不到温饱,甚至还要担心外族的侵扰。

    而野草即使遭受一把野火,只要还有根,次年又会春回大地。

    他们的太子此次主动来到幽州,他们幽州的好日子说不定就来了。

    因为刘据来的太快,太子行宫还整理好。

    刘据也不介意,带着人住进了蓟城郡太守的住处。

    车队缓缓进入蓟城,刘据一路上眼睛没停,面上淡然,可是看着城内稀疏的房屋铺子,心中叹气。

    再想起,他在城外见到的大部分茅草村舍,许多连黄泥都没有,更有一些就是一些草棚,就这些,随行官吏还说是生活好的,生活不好的,不是被西北的烈风给吹倒了,就是死于外族的大刀之下。

    刘据心中算了一下他手中能支配的钱财,默默心哽。

    他对幽州的情况高估太多,早知道应该多向阿父要些钱。

    ……

    刘据到达蓟城后,一月之间,逛遍了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郡,探访的时候,时不时写下心得送到长安。

    最看重的太子离开自己,独自去闯荡,刘彻目前对刘据是万分担心,他送回来的奏疏都要看个两三遍,然后再逐字逐句的回复。

    以刘瑶来看,除了刘据开始启蒙那几年有如此的耐心,现在居然又让刘据享受到了。

    刘据曾经看过了一两封奏疏,父子俩在奏疏中写的那个黏糊啊,让她看着鸡皮疙瘩都出来了。

    没想到刘据去了幽州,性子反而放开了,将阿父哄得一愣一愣,对于刘据奏疏所求的东西,大部分是有求必应。

    工匠,要五百,给一千。

    熟识政务的官吏,要一百,给二百。

    所需的耕牛、耕具也都加倍给。

    允许幽州自己铸币、铸造武器……

    总之幽州缺什么,你说,他给……

    弄得刘据私下里给她回信,觉得都不好意思了。

    不过这种结果,她喜闻乐见。

    鼓动刘据趁老父亲现在处于对他的思念、担忧中,好好培养感情,多拿些实惠。

    可能之后,就没有这般好哄了。

    刘据收到刘瑶的回信,不由得笑出声。

    阿姊真的是……

    ……

    刘据离开长安这段时间,长安并未因此沉寂,反而越发热闹。

    在某些人心中,太子地位是稳固,可惜现在主动“找死”,保不齐就出事了,所以他们要为这个可能性做准备。

    为此刘彻趁机收拾了不少人,其中有两家跳的较高的,直接族诛。

    对于这种事,刘瑶没有插手,只是看着。

    她目前在折腾另外一件事,幽州那么大,那么穷,即使刘据是太子,让他单打独斗,不知道要忙到猴年马月。

    现如今,三公九卿家那么多精力旺盛的年轻郎君。

    他们大汉的太子都去了幽州,总不能他们也不做表示吧。

    要不来一波大

    </div>

    <script>_ad_hf();</scrip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