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回(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土地耕好了,接下来便要施肥,然后是播种和灌溉。

    播种的工具,村中便有耧车,且样子和于欢在农业杂志上看到的相差无几。

    于欢同建筑队的王利家便有此车。

    她早早和王利打过招呼,帮他家砍了半院柴火,充作租借费。

    王利家的耧车是独脚耧,一次只能播种一行,但已经比人力一点一点耕种要快的多的多。

    村里这会是没有牲口的,拉车只能靠人力。

    于是,于欢便成了这个人力的不二人选。

    一大早,于欢在前面拉着耧车,用手扶住耧辕,控制速度和方向。

    因为过于简单轻松,还有余力发呆。

    红姑就跟在后面扶着耧把控制播种,不时轻声提醒于欢:“欢弟,耧车歪了,往左偏一些。”

    随着红姑带着节奏的动作,一粒粒种子通过输种管滑入中空的耧脚,一点点被规律的种到田地里。

    那是农人们一年的希望。

    …………

    种子种下去,就要浇水了。

    灌溉工具麻烦一些。

    这个时代是有翻车的。

    翻车又名龙骨车,是一种木制的水车。

    使用时需有多名汉子一同站在上面,不停的脚踩脚踏,利用人力把水运到需要的地方。

    北方湿度低,土壤偏干燥。

    暑热之时,田里的庄稼全都蔫头耷脑。

    若是村民纯靠人力担水,便要十分辛苦。

    此时这翻车便能起大用。

    北山村富庶,村口便立着一台不小的翻车,竹管一直绵延到村民的农田。

    于欢她们去隔壁村子时,经常能看到有人在上面嘿哟嘿哟的踩着踏板,往各家的地中汲水。

    同行的村民看的很是羡慕。

    新荒村百废待兴,大伙儿就是再努力,今年攒钱请匠人制造翻车也来不及了。

    因此,他们只好靠最原始的工具:自己的双手和家中的水桶。

    这时候,于欢的力气再次发挥了作用。

    她懒得一趟一趟走,直接把两家的水缸搬了出来。

    这大肚子水缸还是当初于欢和大家一起去镇子上买的。

    大概有人腰那么高,一缸足能装下200斤清水。

    于欢取了麻绳来,把水缸牢牢绑好,背在背上。

    一手拎着一只水桶,便走去了河边。

    这水缸虽是陶土做的,空水缸的重量也正经有好几十斤,于欢就这么轻松的背了过去,仿佛背着个空背篓。

    等到了河边,她闷头用水桶舀水往缸中填。

    不一会儿便背着满满一缸水回到了自家农田。

    田边此时已经有一个填满水的水缸,显然是于欢刚刚装的。

    红姑正领着小石头在地里浇水。

    红姑拎着水桶,母子俩一人一个水瓢,走一步,便向田垄中浇上两瓢水。

    母子两个都是光脚踩在田地里。

    在地里劳作,布鞋是穿不了的,走下去便要弄脏。

    要是不小心被土里的石子割坏了,村民们能心疼死。

    是以,大家早已经习惯了光脚在田间劳作。

    即便是小孩子,镇日光着屁股满地打滚,脚底板也被锻炼的足够厚实。

    于欢一开始也打算入乡随俗来着。

    然而脆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