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迷雾(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离开老樵夫的木屋,东天微微透亮,挂在熹微天色里的下玄月几乎是半透明的。

    看着走在林间晨雾中低头沉思的白森,颜洵再也忍不住心中疑问,加紧几步走到白森面前,肃色问道:“白姑娘,为什么你会找老樵夫细问有没有人在起火前从木楼里出来?”

    白森抬眼看向站在身前的颜洵,淡淡地叹了口气。

    看颜洵郑重的神色,眼下若是不把自己在地下现场查到的脚印痕迹告诉他,怕是两人的合作就要走到尽头了。

    虽然通过旧藏书阁的大火引出的第二首罪臣遗诗,证实白森的查案方向才是正确的,但白森不愿落个过河拆桥的骂名,与颜洵的这段合作关系她还是想继续维持下去。

    更何况,颜洵作为武周朝的民间探案人,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必须要用上他。

    “因为,”白森简单地回道,“纵火的人,并没有返回地下酒窖。”

    颜洵一惊,马上追问道:“你是如何查到的?”

    白森知道颜洵的这个疑问迟早会来,可是她始终没想好要如何作答。

    能够使用现代刑侦技术的系统空间是绝对不可能告诉任何人的,可是在白森身处的武周王朝,要如何让这些古人相信她利用刑侦系统查出来的真相呢?

    这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若是有朝一日白森拿着一份DNA检测报告向官府指认某人为凶手,想必官府一定会把她扔进大牢,再给她定个妖言惑众之罪。

    这就是必须要跟颜洵保持合作关系的原因??白森在刑侦系统空间内侦破了一桩案件,回到现实后她必须要以颜洵这个初唐古人的查案方式再来破一次案,否则,她以现代刑侦技术查到的一切都是徒劳。

    白森看着颜洵,嘴角动了动,还是什么都没说出口。

    在刑侦学院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有一门必修课是刑事侦查史,讲的是中外各国的刑侦技术发展历史,这门课白森学得中规中矩,但一些主要的查案方法在中国古代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她还是记得清楚。

    颜洵看白森欲言又止的样子,眉头沉下几分,道:“白姑娘,你是想说什么?”

    “洵哥儿,”白森道,还是用的打趣的口吻,“始皇帝朝中有狱官整理了秦国的刑狱事务查办方式,并记于竹简之上,你知道这事么?”

    颜洵一愣,没想到白森将话题转到前朝的刑狱典制上去了,不过听白森说起记载秦国刑事的竹简,他反应过来什么。

    颜洵反问道:“你是想说,秦国的《封诊式》简文,是么?”

    听颜洵主动提起《封诊式》,白森心中一喜。

    《封诊式》全简共九十八支,由秦皇嬴政朝中的狱官整理而成,在中国法制史和刑事侦查史上,这九十八支竹简是最重要的文献,其历史地位绝不亚于南宋的宋慈撰成的法医学巨著《洗冤集录》,因为,《封诊式》竹简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系统记录刑案调查技术和审讯方式的官方文件,可以说,在中国刑侦史上,《封诊式》有开天辟地之功。

    “是,我要说的就是这个,”白森道,“这么说,你读过《封诊式》?”

    “白姑娘,你怕是小瞧了我吧?”颜洵像是听到什么冒犯的话,回道:“若是没读过这简文,怎能入我们这一行?”

    “我绝没有小瞧你的意思,”白森连忙摆手道,“我只是想提醒洵哥儿,《封诊式》里有一支简文,名为《穴盗》,其中是用盗贼留下的脚印查办案件的,我正是想到了这支简文,于是在你带我进到地底下时,我就多留了个心眼?”

    之所以要绕个大圈,借秦国竹简提及脚印,是因为白森在刑事侦查史的课堂上学过:在唐朝,调查刑案的官家捕快还未成系统的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