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第三十八章 势在必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他的马屁。

    他摆摆手,说道:“亦有几分相似之处,如今朝廷上下竟有厢军四十万人,真要打仗,还指不上他们,但花费却要朝廷承担。朕无奈裁撤厢军,此次经略燕幽,去了两万人,疏通永济渠和汴都四河,又去了两万人,再有就是开凿运河了,又去了五万人,朕知道,不能随便把人的饭碗砸了,也得给他们寻个营生。那位相公说的,和朕的想法不谋而合。”

    沈嫣道:“官家圣明,处处为百姓着想,是我们的福气。”她的口气无比真挚,让归元帝听得很舒心。

    归元帝也不由地吐露自己的担忧:“可是,这花的还是朝廷的钱,若是要迁都,再建一座都城,浩帑巨费,未免有劳民伤财之嫌。”

    沈嫣趁机取出了袖子中的纸,恭恭敬敬呈上:“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材料,叫做水泥,与三合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无需用到糯米汁等物,存储及使用优于三合土,或许官家用得上。”

    “哦?”归元帝接过一看,并不是很难,打算叫来工部尚书在,让他去试试。

    这个沈大娘子,真是个务实之人,她从来不喜空谈,总是给出一些实用的点子,有些时候,比朝堂上夸夸其谈之辈强多了。

    沈嫣的这次觐见,给了归元帝两个启发:一是迁都虽然花费巨大,也会带动“经济”发展,让皇帝对“经济”两个字有了新的认识;二是设法降低建设成本,等修完运河,那些契奴战俘可以接着去修城墙和宫殿,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沈嫣给的水泥方子若是能成,材料方面的花费也可以进一步降低。

    工部尚书李弼从归元帝那里拿到了水泥的方子,说是沈大娘子所制,让他去试试,能否替代三合土。

    说实话李弼身为工部尚书,还是希望做点事的,而修建都城是他职责所在,亦是他青史留名的机会。

    不过呢,这个沈大娘子吧,频频抢他风头,先是弄出了个什么玻璃窗户,人人拍案叫绝。他一打听,这“天工坊”有官家的一半干股,他不好打什么主意。否则这个买卖,让他们工部来做,那还愁缺钱么?!

    现在好了,又弄出个什么水泥,显得他们工部酒囊饭袋似的,一大群饱学之士加能工巧匠,还干不过一个娘们。

    不过他从前就在工部任职,“违命侯”当年整修逸风殿时,他就听过一耳朵这沈氏的所作所为。这方子果真那么神奇吗?

    李弼拿着方子,仔细一看,呵,这不是跟烧石灰差不多么?步骤有点差异而已。他也没当回事,吩咐下面的人,姑且试上一试。

    谁知道,效果相当惊艳。核算一下成本,比三合土便宜一点,主要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用熬糯米汁,也就不存在从百姓口中夺食的情况。

    水泥这玩意儿,真是好东西啊!

    李弼赶紧入宫汇报,左仆射赵铭枢正好也在,听到李弼的汇报,立刻明白,迁都之事,大局已定。官家等的就是这个消息。

    归元帝与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