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行宫赈灾得诗篇,制胜关下女求见(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据单术维所言,典当行的老板看到这些瓷器后眼睛都直了,还说要跟着单术维拜访一下他的主子??看一看卖家还有没有什么宝物,再结交一下权贵。

    尽管她猜到平凉城的粮价不低,也提醒过单术维,但单术维依旧是黑着脸回来的。

    等一切都准备好后,杨玉环让将士们把城门外的流民们领进了行宫。

    流民进宫殿,在历史上从未有过。

    她吩咐侍女们将行宫内的房间一一打开,安排流民们入住。行宫虽大,但流民人数众多,房间很快就被占满。杨玉环见状,便让人将大殿内的帷幔取下,铺在地上,作为临时的床铺。

    流民们战战兢兢地踏入行宫,眼中满是惶恐与不安。他们从未想过,有朝一日竟能踏入这等金碧辉煌的宫殿。行宫内的雕梁画栋、锦绣帷幔,无不令他们感到陌生。

    其实,杨玉环撤掉宫中的装饰还有一个原因:避免引发仇富心理。

    她担心家徒四壁的人们看到这些琳琅满目的装潢后,对皇室的怨言更甚??毕竟前段时间杜鸿渐的大兴土木,已经动用了太多人力,百姓早已怨声载道。

    杨玉环和侍女们就分散在行宫各处,亲自为他们分发粮食。人们小心翼翼地啜饮着热腾腾的米粥,或是咬下一口夹着珍馐的饼卷。

    就在杨玉环为一个布衣书生递上汤羹时,那书生竟当场作了句诗送给她:

    “行宫不作帝王宴,却为流民暖饥肠。娘娘仁德,草民无以为报,唯有以此拙作,略表感激之情。”

    玉环一怔。

    据说盛唐时人人皆是诗人,那时的长安,华灯初上,夜市喧嚣,诗韵在酒肆茶坊中流淌。文人雅士们相聚一堂,或凭栏远眺,对月言欢;或围坐畅饮,即席赋诗。从巍峨的大雁塔下,到曲折的朱雀大街,诗是人们交流情感、抒发抱负的桥梁。

    她来到这里后,还是第一次听到有人给她作诗。

    在她眼里,这句诗里的自己,比“云想衣裳花想容”还要美丽。

    她微微一笑,手一抖,往这个书生的碗里又加了一大块肉。

    毕竟好话,谁不爱听呢?

    这一刻,她对叫食堂阿姨“姐”的时候碗里饭会多一层的原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等安顿了流民,她急急忙忙赶到了刚搭好的营帐里,李?正和将士们开会。

    把流民安置在行宫里,而自己住营帐。

    无疑,这行为让百姓们感动又震惊,甚至不少有余粮的百姓们带着粮食来到了军营中,要给将士们补补身体。

    帐中的气氛却不如外边那么轻松愉悦,因为他们在讨论一个很严肃的问题:拒不出兵的制胜关。

    当李?派人给各个关隘送信,让他们分一批士兵北上支援自己时,制胜关以“兵力不足”的理由拒绝了他。

    致胜关,就在平凉的西侧不远处。

    朔方军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