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晋王带走了五人有六人留在含章宫如今太医院还有十三人。”

    晋王把太医送去义和县谢应忱也是知道的他想着夭夭一个人要治三千流民也辛苦让这些太医过去“帮帮忙”也好没让人拦下。

    “征召到多少大夫了?”

    “京城的大夫共三十二人。”怀景之由衷地佩服道“顾大姑娘大气以一张秘方作为报酬来应召的大夫很多。”

    “药材呢?”

    “已经采买到一批。”

    在顾知灼的第一封信里她罗列出了几样必

    然会用到的药材,在看过后,谢应忱立刻下令采买,并征召大夫。

    他又吩咐内侍:“把墨尚书叫来。

    谢应忱还哪里顾得上晋王,青州百万百姓的性命,远比晋王重要的多。

    也比这朝堂倾轧重要的多。

    “咪呜~

    猫在书案上翻了个身,把软乎乎的肚子给他揉,躺得舒舒服服。

    “公子,这猫今天怎么又赖上您了。

    谢应忱揉着它肚子的手顿了一下,默默地从荷包里把顾知灼送给他的平安符小玉牌拿出来,挂在了脖子上,又若无其事地捏了捏猫爪子。

    第一批蜜丸是百济堂制出来的,当天就送去了义和县。

    紧跟着,第二批,第三批,都是给从青州出来,流蹿到翼州附近的流民们的。

    一直到囤积的药材全部用完,一共制出了十万余颗。

    一开始,谢应忱只是征召了京城的大夫,然而,没多久就发现,光靠这些大夫远远不够,谢应忱便亲自去了太清观,龙虎观等京城附近的几个道观。

    十道九医。

    道门中人,多多少少都会一些医术,哪怕极少有人精于道医一道,但做个蜜丸是没问题的。

    更何况对道门而言,这是件立功德的事,谢应忱亲自上门,大多爽快应下。

    终于在四天里,制出了十万余颗蜜丸。

    在顾知灼的方子里,无病者需每日服用一丸一连三日以作预防,有病者一日两丸,一连十日,就可痊愈。

    当然这无病者指的是和有病者接触过的人。

    这第三批蜜丸送去了青州。

    紧跟着,户部采买的下一批药材也到了。

    一开始还有人心有怨言,认为青州并没有时疫报上来,抛费太多,过于折腾,谢应忱是在贪名,沽名钓誉,想用这等手段哄骗民心,图谋不轨。

    谢应忱也不惯着,直接让吏部出了调任函,把人调去了青州任职。

    “刘大人对青州近况这般关心,不如亲去青州一趟,届时,有没有时疫,刘大人也能有深切的体会。

    朝野上下,如今还延袭着皇帝临朝时的习惯,任何事都要争一下,怎么都要从中争到一分利。

    刘大人是奉命先试探,结果,晋王和卫国公后续的一连串招数全没来得及使出来,人就被打发去了青州。

    迅若雷霆。

    哪怕如今有药,谁知道药管不管用,时疫是要死人的。

    紧跟着,不过两天,青州的折子送了过来,青州有三省爆发了时疫,病亡的百姓已过万余。

    “晋王,为免时疫被带进京城,在义和县的时疫得到控制前,世子

    不可回京。

    这意思太明白不过了,再闹,就别想让谢启云回来。

    晋王再怒都没办法,儿子现在在顾知灼的手里捏着。

    谢应忱没有禁军的调兵权,他自己同样也没有,想把人硬抢回来也不行。

    于是,彻底消停了。

    谢应忱左右协调,整个朝堂都在为了青州时疫忙得团团转,又不见一点混乱。

    连宋首辅也不止一次的暗赞。

    自打先帝驾崩后,他头一回希望自己能多干几年,多活几年,能亲眼看到昌隆盛世。

    等到第六批蜜丸做出来,发往青州后,顾知灼终于带兵从义和县回来了。

    她去的时候,只有三百骑兵,轻装简行。

    回来的时候,多了几辆马车。

    谢应忱早早等在了三里亭,他没有大张旗鼓的带满朝文武来迎接,但听到顾知灼回京,随行的还有晋王世子时,怀着各式各样心思的人也都齐齐的到了。

    谢应忱并不理会旁人,尤其当顾知灼出现在视野尽头,他的眼中更是只容得下她一个人。

    她策马奔在最前方,红衣骑装,飒爽英姿,仅仅只是看着,他的心中也软得不可思议。

    谢?同样也在看她,原本他不需要来,但临行前,还是鬼使神差地追了出来。

    “云儿!

    早等到焦头烂额的晋王同样直勾勾地盯着队伍中的黑漆马车,还不等他们过来,他迫不及待的策马冲了下去。

    在双方的距离只有百步之遥时,千机营的士兵们齐齐举起了手中的长弓,一支支蹭亮的箭头对准晋王。

    晋王猛地拉住缰绳,惊觉自己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