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第84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沈知衍在写(请罪书)划掉,陈情札子。

    地里的棉花经过打枝去顶,剩下的棉铃个个紧实饱满。在叶片开始褪色黄化,第一个棉铃吐出雪白的棉絮时。宣威大片大片的棉地里,陆陆续续教这比雪还白的颜色占据了。远远望去,虽还有青色的棉铃和茎叶,可人还是一眼就被吐絮的棉铃吸引了目光。

    劝农官跑得更勤快了,他不止自个儿勤快,还带动了种棉的人家跑得勤。宣威现在最热闹的地儿,除却城外的宣威客舍,就数棉地里头人最多。

    背着小兜子在棉地里捻虫子的人多,来凑热闹的人也多。人多眼杂,有时候难免有些手欠讨嫌之人。见如此,有些种棉种得多的人家,干脆在棉地边儿上支了草棚子,几片木板子拼凑在一处就成了张床。日夜守在此处,就怕路过的人,这个掐一朵那个薅一把,好好的棉地全叫人给祸害了。

    第一茬棉铃采收时,劝农官干脆宿在了宣威,沈知衍润色许久的陈情札子刚好递到了顾郡守案几之上。

    那封措辞谨慎实则卖惨的陈情札子,打从沈知衍知道了林芷不乐意全数上缴棉花后就开始写了,林芷研磨,他下笔。毕竟劝农官想要宣威全部棉花的心思就差戳在脑门上了,明晃晃地,叫人想忽视都难。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朝廷因何要如此多的棉,沈知衍比劝农官更清楚。宣威棉花种得好,不止劝农官知道,连顾郡守都打发人来问过。如此一来,若是没有恰当,不,应该说是十足要紧的理由,宣威的棉花怕是留不住。

    林芷将百姓种棉卖棉的那笔账细细算出来时,沈知衍看了也觉得心中有愧。种地的辛苦他知道,种棉不仅辛苦还要担惊受怕,他也实在做不出让宣威百姓吃亏,用他们的血汗给自个儿添政绩的事儿。

    且他也是有正当理由的:推广种棉本就艰难,若是让百姓觉得无利可得,那明年的棉从何处来呢?是以,沈知衍在写这份儿陈情札子时,愈发理直气壮。自个儿是为了寻长远计,何必心虚?

    ‘植棉之策,当与民利;利不归下,而求其事之恒,犹缘木求鱼,不可得矣’。

    顾策瞧着那封看似卑微诉苦,实则句句充满决断的陈情札子,差点儿被气笑了。要不是知道棉甲是沈知衍呈上的,他也确实不是个城府深沉汲汲营营的小人,他差点儿都要以为沈知衍被他顾家的政敌收买了。

    非要在这紧要关头坑他一把!

    顾郡守盯着一张图细瞧,受沈知衍记录汜水河水位的影响,今年武威各处的种棉情况,顾郡守也制成了更加清晰直观的柱状图来看。与沈知衍这个光杆司令不同,家学渊源的顾郡守手下能人众多,种棉之事干系重大,整个武威各地最新最全的种棉情况都在这儿了。

    顾郡守盯着瞧了半天,又回忆起陈情札子的内容:棉之兴也,在通其市;民之勤也,在得其利。若制白叠,市而有值,内可鬻,外可通。利之所归,虽不令而民自植矣。

    顾郡守的指尖点在案几上,一下又一下。白叠子(棉布),他自然穿过,松江府产的飞花布,透气柔软不黏腻用来制里衣甚好。可这样上等的棉布产量甚少,据他所知,江南和闽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