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第六十五章 幼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毕侯才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缓过来,想起他这次返回丰镐的原因。

    “太公真要返回齐地吗?”毕侯回到右侧卿事寮的位置坐下,撑在几案上发愁,“丰镐的局势并不乐观,先王留下的旧臣个个年长功高,岂会服从于幼主?”

    吕尚在他面前来回踱步,“奄地是商人的旧都,薄姑一向拥护商王,淮夷之中也仍有不少追随商人的部族。如今大军驻于营丘,与西土相隔太远,我需尽快前去主持军务,以免生变。若他们要与殷君联合作乱,我也能从东方牵制一二。”

    毕侯沉吟不语,他明白吕尚的担忧,也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案。

    可周人都是很依赖吕尚的,他像是文王的一道影子,他们并不需要他真正承担任何事务,只是觉得吕尚还在丰镐,就证明先王仍与他们同在。

    “至于丰镐的事务,倒不必过于忧虑,自克殷之后,王上常在外巡狩,政务本就由周公和召公带领两寮处理,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吕尚停下了踱步,向毕侯道,“昨日我与众人商定,将会在贞人离开后启程返回营丘,之后将由周公出任冢宰,并以王的身份统摄朝政,主持各项典仪与朝觐。”

    毕侯很不解,“这样的话……和原本的计划也没什么差别啊?”

    除了他们多了一个可有可无、如同摆设的、名义上的新王。

    年幼的王无法主持任何事务,也没有权力发布政令,就像摆在宗庙里的神主一样,只是个高贵的象征。

    绕了这么大一个圈子,到底有什么必要呢?

    “有区别。”白?接过话头,“毕侯说过,各方国都没有过幼主继位的先例。因为这个天下,从来都只听强者的命令,即便是神明都更青睐于强者,只因强者可以为他们献上更多的血食和珍宝。”

    就像夏后与汤王一样,周人以武力夺取了这个天下,但他们希望后人说起的时候,说这天下是依靠仁义得来的。

    其实她也不理解这样做的必要性,不过大致可以明白其中的逻辑。

    “在远古之时,人们会抛弃老弱伤者,因为他们没有用处,只会拖累族群。后来他们懂得了仁爱,于是开始赡养老弱、照顾病患,并将其作为一种德行。一样的道理,在过去人们只服从于强者,商人也曾历经多次动乱、兴替,国力强盛时邦畿千里,国力衰落时诸侯不朝。”

    哪里有什么天命呢?真要说有的话,那不过是武力的另一种说法罢了。

    但就像人们逐渐学会了关爱、帮助老弱,是不是也可以建立一种全新的秩序呢?

    如同箕子与文王构想的那样,在那个衣食富足、心身俱安,没有兵戈的理想之世中,人人各安其处,不会有非分之想,即便坐上王位的是一个年幼的孩子,应当也是可以的吧?

    “真正处理政务的是谁并不重要。”白?总结道,“但内史他们记录下来的,必须是年幼的王,以此作为后世的表率。”

    “这真能行得通吗?”毕侯想了一会儿,还是觉得不妥,“我觉得太险了,那个贞人似乎还没猜到我们将要拥立幼主,可此事终究瞒不了多久的,到那时,不知要在殷地和诸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