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突破(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应该……没问题吧。"

    苏锦葵在简单估算了一下汪卓阳的折返时蹬壁加速的距离后,小声默念着。

    虽然前半段超出规划的提速,没有对折返点蹬壁时的二次加速造成影响,但接下来终点前的冲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

    同时也是苏锦葵最担心的地方。

    因为那里曾是汪卓阳在赛场上的噩梦。

    苏锦葵记得那是汪卓阳刚刚重回赛场,并参与世青赛的时候。

    当时的他们真的很需要用那块国际金牌证明自己,但也正是因为这种迫切的冲动,让他们在前期的速度分配过于激进,并最终导致了汪卓阳在终点线前因体能和肌肉劳损,出现了右腿抽筋的症状。

    苏锦葵至今都忘不了那段时间网络上的恶评。

    "游泳运动员竟然差点儿溺水。"

    "只会蛮干有什么用。"

    "果然掉链子的人给了再多次机会也没用。"

    从那天之后,苏锦葵直接收了汪卓阳的手机。

    她真的不敢想象一个好不容易重回赛场的人要怎样去面对那一切。

    也因此从那场比赛过后,她开始习惯性地监测汪卓阳在游泳过程中的状态。

    前半程多块,转折点用多少力量,冲刺时要怎么避免过度透支。

    她和汪卓阳一起把一百米的赛程分解成了无数个小细节。

    他们机械化地避免着一切失误的风险。并最终靠着几乎走钢丝一样的精细控制,拿下了那一年光之城的奥运金牌。

    这样的模式似乎已经成了苏锦葵的不能,她还怕一丝一毫失误的可能。

    她的心跳在那一刻猛地加速,同时她的视线也不停的在屏幕上的泳道和计时器间不停的切换着。

    一滴冷汗从她的鬓角滑下。

    沉重且渐渐急促的呼吸声也引来了苏江涛的注意。

    他走上前一把按住了苏锦葵平板右上角的计时器。

    "把视线集中在比赛上就好……"

    "作为后勤团队,无论何时,我们要相信运动员自己在赛场上的判断。"

    苏江涛的视线与女儿相汇。

    虽然国家队有着自己的训练体系,但苏锦葵也有在每个队到来时,配合训练中心这边的设备和营养规划,提供了由训练中心构想的训练清单。

    当时苏江涛就对苏锦葵开出的那份泳队训练清单,有种极为熟悉的感觉。

    虽然苏锦葵的高精度训练模式,是根据训练营游泳馆设计出来"基础夯实训练",但苏江涛每看到那个训练清单的时候,都会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现在想来,苏锦葵的这一套精准分配训练,不就是汪卓阳在赛场最习惯的比赛风格吗?

    永远稳稳当当,不给自己留一丝一毫的错处。

    这是汪卓阳的优势,同时也让他在登上泳队头名的同时,成为那张让泳队永远最放心的王牌。

    用泳队的话来说,只要汪卓阳曾经游出来一次最佳速度,那么下一次他就可以与之进行相差无几的表现复刻。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