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最坏的结果就是带着儿子的骨灰回去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关教授,我理解您关心侄子的心情,同时我也很尊敬您侄子,他是一名很伟大的军人。“只是,夏白露顿了顿,继续道,“我现在是军区卫生所的医生,还是要听从组织的安排,组织上允许的话,我是没问题的。
关教授满是希冀的眼光再次投向吕政委。
国家培养一个飞行员不容易,是要耗费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的,同为军人,吕政委感同身受。
任何一个人也不想看到一个人才就那么无声地凋零。
他本该是翱翔在高空的雄鹰,依靠自己所学为国家发光发热,现在却躺在床上昏迷三年,大好的青春年华却躺在床上等死。
眼下有这个机会,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人到底能不能醒过来。
如果夏白露真的能把人治好,不仅能为国家挽回一名优秀的军人,还能对夏白露将来的事业有更大的帮助。
“关教授,只要你能说动你兄嫂带着人过来,我会和沪市军区沟通,让他们派人护送人过来。
当然,我们也需要核实情况,各方面都没问题后,我们军区会提供最强有力的帮助。
吕政委先给关教授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组织上核实无误,他们军区是同意对方过来治病的。
“谢谢,谢谢。
关教授侄子的事夏白露便不再多说,接下来的事会有军区安排,她只要等着人到了检查治疗就行。
接下来的时间夏白露又给关教授和孙老爷子的身体复查,根据各自的情况重新开了调理的药膳方子。
期间关教授又说了一些关于他侄子的事,对方名叫关红旗,今年30岁,没出事前在沈市军区当兵,是飞行大队的特级飞行员。
当年出事,也是为了救战斗机出问题的战友。在他奋不顾身的营救下,战友得救了,自己却重伤昏迷三年未醒。
众人听到一阵唏嘘。
国家培养飞行员要克服重重困难,还是特级飞行员,更是耗费巨大心血。
若人真能治好,能继续为祖国的飞行事业做贡献,夏白露和他们济城军区也是为国家做了一件好事。
关教授心里惦记着侄子,孙老爷子的身体也没完全康复,和关教授和老爷子约好晚上去给他们针灸后,一行人便回了军区招待所。
夏白露也回去卫生所继续制药。
吕政委就关红旗的事也要和自己上面的领导报备,同沈市军区核实。
关教授一回
了招待所就给远在沪市的哥嫂打电话,对方当然是愿意带着儿子来试一试。
哪怕只有一成的机会,他们也不想放弃,万一真有奇迹发生了呢!
后经过济城军区、沈市军区和沪市军区的三方沟通,三天后沪市军区派了军用直升机把关红旗父子两个送了过来。
关大嫂没来,还要在家里照顾两个年幼孙子。
而这天也是孙老爷子和关教授离开的日子。
几年没见的兄弟两个在济城军区匆匆见了一面,因为家庭的变故,关教授的大哥看着比他苍老许多。
忠厚朴实的面相,一看就是个老实人,关教授的大哥叫关明。
“大哥,既然来了你就要信任夏医生,不能因为她年轻而产生轻视和质疑,一定要配合夏医生的治疗。
夏医生年轻,却是我见过最厉害的中医,我这多年的老胃病,还有京市军区那位中风瘫痪在床上好几年的老**,都是夏医生治好的。
夏医生能治好昏迷一年的植物人,说不定也能治好红旗。大哥,红旗这情况再差还能差到哪去,即便是治不好咱们也尽了力。”
关教授一看见自家大哥就是一顿嘱咐,生怕大哥因为夏白露的年龄而产生什么不必要的误会。
他让大哥带着侄子过来是治病的,可不是给夏白露添堵的,若是那样,他可就成了罪人。
关大哥连连点头保证,“二弟,你放心,大哥也不是傻子,知道人不可貌相的道理。
能治好皆大欢喜,治不好我们也没有丝毫怨言。来之前你大嫂也嘱咐过了,我们也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
来之前,沪市军区医院的医生才给关红旗检查过,明确告诉他们人现在躺着就是在等死,也就还有三五个月的寿命。
因为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