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韩国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董只只第一时间,将她和陈鼎之的户口迁回青岛,解决就学问题。

    身上只有十万块,但她依然把陈鼎之送入区里最好的民办小学,自己转学到青岛二中这所普通高中。

    董只只向班主任说明情况,要接弟弟放学,不参加晚自习。

    班主任好言相劝,说她高中前两年在深圳,底子打得不错,切莫放松,,有机会往211冲一冲的。

    无论如何,书是一定要念的,“懂知识”是董莺对她最大的期盼。

    她也是这么教育陈鼎之的:“现在你只剩下我,想住下去,就给我好好念书,学习成绩不好,自己找哥哥去,我再也不管你了。”

    对付陈鼎之,董只只尝试过各种方法,最后发现,他凶,只有比他更凶,才镇得住。

    好话说尽,干掉两瓶矿泉水,一定用处都没,陈鼎之照样在学校闹脾气,一会抱怨英语老师有口音,一会嫌弃学校硬件设施糟糕透顶,连科技图书馆都没有。

    两人吵吵闹闹,磨合两个月,陈鼎之适应现下生活,接受没有爸爸妈妈的事实,姐姐是他唯一的依靠。

    他坐在电瓶车上,抱紧董只只,把脑袋贴在她的背脊:“今天英语老师夸我口语流利,让我做英语课代表。”

    那日后,派出所民警又打来几次电话,惹得董只只一顿咆哮:“我说你们诈骗集团冒充什么不好,非要冒充警察,说了不认识,就是不认识,再打过来,我报警了!”

    警察只在电话里问她,认不认识一个叫陈嘉弼的十三岁男孩,没有说明具体情况。

    董只只以为他在深圳,听到他还活着的消息,松了一口气,心里愧疚少了些许,但接纳他,绝对不可能。

    家里房子小,容不下三人,存款所剩无几,董只只养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堪堪勉强。

    她需要找门路,赚外快,维持家用。

    网约车与外卖尚未兴起,董只只赚钱无门,正牵着陈鼎之在中山路饭后溜达,碰到初中同学梁晓,在路灯下鬼鬼祟祟,像个特务,在跟一个大腹便便的平头男接头,两人嘀咕一阵子,分道扬镳。

    她发现两人似乎有金钱交易,男人给了她一沓钱。

    初中两人臭味相投,整天吊儿郎当,搬到深圳,董只只下定决心,好好念书,与昔日狐朋狗友划清界限,许久未联系,没想到梁晓不学好,居然在闹市街口揽客。

    她转身避开,带陈鼎之拐入小巷,被身后的梁晓叫住:“董只只,去深圳两年,做起豪门千金,不认识老朋友了?”

    董只只勉强寒暄几句,直言自己早已不是富家千金,如今穷得叮当响。

    “想挣钱还不容易,我带你入行。”梁晓伸手去捏陈鼎之小脸蛋,被董只只挡在身前。

    “我不干违法的事。”董只只说的含蓄。

    “什么违法不违法的呀!”梁晓瞟向没入人流的平头男背影,“喔!你说刚才那男的?他买化妆品给女朋友,找我代购。”

    她刚才确实把一盒东西交给平头男,董只只以为是接头暗号,没留意。

    梁晓爸妈死得早,以前比她家还穷,而今手腕上的浪琴在路灯下熠熠生辉,一身大牌脱胎换骨,便向对方打听赚钱门路。

    在深圳,衣食不缺,有需要的,佣人代为采购,董只只没听说过“代购”这个词,拉她去边上王姐烧烤撸串,虚心讨教。

    两瓶青岛啤酒下肚,昔日姐妹情谊回炉再造,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青岛多的就是水,隔岸相望,是韩国。

    东大门批服装,免税店搞化妆品,随手卖到国内,倒个价差,还不赚得飞起。

    至于违不违法,只要胃口别太大,一般没问题,目前这个行业刚起步,国内监管松,法律规范不完善。

    然后又给董只只普及不少代购要领和注意事项。

    梁晓最后一句话打动了董只只:“出去旅游,还能赚钱,这钱谁不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