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古董羹拨霞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古董羹,也就是火锅。据说,其名得自食物入水时“咕咚”一声的谐音。

    历史上,宋代最出名的古董羹,是林洪在《山家清供》里记载的“拨霞供”。

    其实,就是新鲜的兔肉片。因兔肉泛红,夹起时如同拨动云霞,故有此雅称。

    此时的拨霞供有点儿像涮羊肉,吃的是食材本身的新鲜。

    兔肉片被切得薄薄的,用黄酒、酱等简单的调料腌制一下,就可入锅烫了。

    这锅底呢,也不如后世川式火锅的复杂,甚至就是清水。

    江清澜烫了几筷子吃,着实清鲜。兔肉切得极薄,烫得又嫩,轻轻一抿即化。

    但多吃了几口,就觉味道有些单调。

    再吃,更腻味了,只想夹酸酸咸咸的豆酱鱼吃。

    她心道:火锅市场,大有可为啊!

    便是不加辣椒,只用羊肉、鸡骨、蘑菇等富含谷氨酸钠的食材,吊些鲜味高汤出来,烫什么不好吃?

    而且,火锅实在是省人省事。

    只要把锅底做出来,雇个墩子切菜,她就可以当甩手掌柜了。不像其他菜,还要一道道地炒、煎、炸。

    这般想着,她心里乐陶陶的,深觉前途一片光明。

    只是,火锅也属于时令饮食,冬天吃为好。

    现在是夏天,纵然丰乐楼豪奢,处处置了巨大的冰块,她们面前烧着炭火,也着实有点儿热。

    经营火锅、汤锅之类的,到了冬天再说吧。

    江清澜尝了味道,便令小二们把锅子撤了,把剩下的兔肉打了包。

    其他几个菜,也如后世高级饭店中的一样,器皿用得精致,摆盘好看,分量却很少。

    她们两个惯常是大口吃饭的,吃到最后,只剩下少许素菜。

    江清澜言出必行,命人把剩下的鱼骨头、鱼油汤和莴苣菜拌在一起,要打包回去给大黄狗吃。

    但她到底心软。

    见之前那小二毕恭毕敬的,她也不为难,还打赏了些小费,只把他羞得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

    ……

    第二日,江清澜也不急着去摆摊儿了,一大早就上楼店所看铺子去。

    与自住用的屋子不同。但凡能用作铺面的屋子,都临街,价格也就贵些。

    并且,租买铺面的人,都是要做生意的。

    这种商业行为,不涉及救济等公共事务,是以,临安府署完全没有介入铺面的租售。

    所有的铺面楼店所,都是私有的。

    江清澜连着走了几家楼店所,心中定了斜街北段、八字桥下的一处小铺面。

    在她的财力范围内,此地位置极佳。

    紧挨着定民坊、里仁坊两处民居聚集地不说,往前走出斜街,便到了最繁华的御街。

    另外一个,八字桥离江米巷不远,走路可达。这样一来,她们姐妹早出晚归,就不必雇马车了。

    这样一处铺子,每月须得六两银子,若按年交,便只需七十两。

    若是刚穿来那会子,江清澜是想都不敢想的。

    哪知道,不过几个月,她已经成个小富婆了。

    她再次窃喜,自己穿到的是风调雨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