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第十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京城一间书坊。

    本年会试在即,书坊生意正是最好的时候,来往举子络绎不绝地挑着书。

    谢少陵在房里关了几日,同伴许鹤声实在是担心他,自从那日见了什么“梅公子”,这位天才跟着魔了似的,窝在房里看书闭门不出。

    许鹤声硬将他拉出来一同逛书市,盼着这位好友能恢复几分生气,“少陵,你可知书坊今日为何那么多人么?”

    谢少陵目光扫过乌泱泱的人群,书坊里的人确实比以前更多,连门口都坐满等候的举子,“为何?”

    许鹤声朝他狡黠地眨眼,笑吟吟道:“因为今日有秦寺卿的《治国论》出售。”

    他所说的秦寺卿,是鸿胪寺卿秦子衿。

    乃是董太师的关门弟子,年纪同顾怀玉一般大,巧的是俩人又是同一年入朝为官,同是江南世家出身,自然会被世人拿来比较一番。

    若说顾怀玉阴险狡诈,贪财好贿,欺压群臣,鱼肉百姓,那秦寺卿恰恰就是他的反面,为人光明磊落,乐善好施,对上刚正不阿,对下言出必行,对百姓那更是爱民如子。

    秦子衿就像一面完美无缺的镜子,他在朝中为官,照出顾怀玉的龌龊可鄙。

    而《治国论》,正是秦子衿十年前写下的一篇著作。

    这篇著作一经问世,便如惊雷般震动朝野,其文采之斐然,立意之高远,论述之深刻,令人叹为观止。

    文中所提的治国方略,既有儒家仁政的宽厚,又有法家严刑的刚毅,更兼道家无为的灵动,堪称集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当时董太师阅罢此文,也不禁抚掌赞叹:“此子胸中自有丘壑,笔底自有乾坤!”遂破例收秦子衿为关门弟子,亲自教导。

    十年来,《治国论》被无数士子奉为圭臬,抄录传诵,甚至有“得《治国论》者得天下”的说法。

    每逢会试,此书更是洛阳纸贵,即便价格高昂,举子们也争相抢购,只为从中汲取治国安邦的智慧。

    谢少陵当然读过《治国论》,普天下论才华他只服秦寺卿一人。

    不过他有些不解,挑眉问道:“《治国论》家家书坊都有,为何只在这家书坊守着?”

    许鹤声不再逗他玩,压低声音说:“《治国论》当然家家书坊都有,但只有这家有治国论的手稿。”

    “手稿?”

    谢少陵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他虽读过无数遍《治国论》,但若能目睹秦寺卿的手稿,其意义自然迥然不同。

    那可是秦子衿亲笔写下的文字,字里行间或许能窥见这位文人的风骨。

    许鹤声伸手探入袖中,弹了弹一叠厚厚的银票,“的确是秦寺卿的手稿,据说是这家书坊的老板偶然所得。”

    “偶然所得?”

    谢少陵真有些好奇。

    许鹤声凑近他解释道:“说来也是天意,这家书坊的老板前些日子去城西收旧书,口渴路过一户人家借口水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