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不作恶,可能都算是行善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暴雨如期而至,比往年大许多,谢三爷的预告,准得吓人。

    他纵然科考不行,但是这些方面实打实的有天赋,虽然靠着自己的父亲进了工部,但是考评从来都是上。

    谢缈听赵如意说过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爹天文地理造物之道,就是状元之才。

    暴雨下了很久,两淮这边,堤坝加固,河道拓宽了,河底淤泥也清过了,虽然有灾情,但是却没有决堤。

    官府早就通知,地势低的村民,暂时搬到高处,妥善存放粮食,物品。

    陆轩每个县都通知下去了,他只严格要求了筑堤坝这些要求,并派人监工,不仅从民间募捐了些银子,还从朝廷要了一些,这些银子的去处,都派人盯死。

    不是没有人想伸手,但是没有人得手。

    至于百姓搬迁,他只让人通知,却没做强制要求。

    有的县令谨遵他的命令,有的阳奉阴违,有的视而不见,他都没有去管。

    因为也有些县的村民,被雨水泡了房屋,泡了粮食,一无所有,仅仅能保住一命。

    此时在转移,也没什么好去处,又冷又饿,等待救济。

    出事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扛罪,陆轩不会为别人的前途多费心。

    两淮这边还好些,江南就遭了大灾,比二十年前更严重。

    堤坝年久失修,洪水一泻千里,江南瞬间就成了人间炼狱,好些村庄被冲垮,死伤无数。

    事情还小的时候,县令知府都不在意,灾情越来越大,死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出手压住了通往京城的消息。

    原本这时候,该官官相护的,但是陆轩可不是什么合群的官,他一个折子,说扬州府的灾情,要粮食。一个折子把江南的灾情给捅破了。

    他让人快马加鞭冒雨往京城送折子,又托人问了问淮安府那边要不要随他送一个。

    那人精,虽然入了睿王的战队,但是不妨碍他交好陆轩啊。

    他甚至都没犹豫,也跟着上了两个折子,文笔跟陆轩不同,但是内容却如出一辙。

    无非就是我这边没什么大事,人活着,需要点粮食,救济百姓,夸自己夸得相当委婉。

    另一边就是江南那边,全淹了,百姓要么淹死,要么快冻死饿**,简直是人间炼狱,踩别人踩得

    毫不手软。

    倒是有人想拦住这边过去的消息,可惜拦不住啊,扬州府的折子直接送到了谢阁老手中。

    淮安府的折子进了睿王府,睿王现在都没明白,从前他费尽心思,无所不用其极,结果,人没了,钱也没了,也没什么忠心耿耿之人。

    但是现在他听了王妃的话,除了出去杀伏龙山庄的人,就是老老实实在家窝着。

    结果宁芝给她搞了这么大的惊喜,连王妃都赞叹不已,夸她是女中豪杰,人中楷模。

    所作所为,既得了民心,又得了银子,让睿王觉得自己都是个好人了,而且做好人比做恶人踏实多了。

    原本他只笼络了一个小县令,现在都变成了一个知府了,这次救灾有方,淮安府定是要被褒奖的。

    他没再犹豫,拿着折子就进了宫,这事都等不到第二日早朝了,百姓的事情,岂能耽误。

    他再快也没快过谢阁老,他进宫的时候,谢阁老已经跟父皇谈得差不多了。

    谢阁老难得的忧心忡忡,父皇脸色沉重,他知道陆轩也上了折子,也猜到二人为何如此。

    睿王规规矩矩,认认真真行礼,把两份折子都递给了父皇,灾情不等人,得赶紧处理。要不然江南百姓可就所剩无几了。

    皇上最近对睿王的感观不错,看到他转呈上来的折子,就事论事,没有拉踩别人,倒是又高看了他一眼。

    他这个老父亲,满怀欣慰,孩子长大成人,摔过跟头,做错过事情,开始成长了。

    皇上要他去江南救灾,顺便查清江南的事情。

    睿王内心激动,但是他拒绝了,来时,王妃幕僚都与他分析过,去江南,成了是大功劳。

    这巨大的诱惑,也可能是个大陷阱。派去的不是皇上的心中真正器重的儿子,就是给继承者的设下的磨刀石。

    所以最好是拒绝,继续兄友弟恭,睿王不去江南,他要去淮安府送点粮食过去,领个小功劳就可以。

    睿王此言一出,不敢看父皇的表情,但是他悄悄用余光观察谢阁老,谢阁老脸上竟然闪过一丝赞赏。

    王妃实在是太聪明了,这法子果然有效。

    皇帝听老四这么一说,先是吃惊,随即就是满意,他的儿子真的是懂事了。

    刚刚他说完,其实就有些后悔了,去江南是大事,不该就

    这么匆忙决定的,人选还是要早朝的时候,听听众人的意见。

    谢渊看皇上满意,干脆送了个人情给睿王,陆轩也在给他的信里提到了睿王。

    他建议皇上,淮安府和扬州府,灾情不重,不如就让睿王一并办了,既顺路,也顺手。

    皇上觉得甚好,睿王觉得,他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