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入东宫,35(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郑瑶娘的家庭成分有点复杂,父亲早逝,母亲改嫁,被叔父抚养长大,按理来说,沾光最多的就该是她的叔父。但在一些推波助澜下,所有人都知道了郑瑶娘在叔父家日子难过,还被随意嫁卖,因此,叔父就成了被排除在满门荣耀之外的那个人。本朝有五姓七望,自恃旧贵族,对儿女婚配也要求颇多。但,这不过是对外摆出来的姿态罢了,从先帝开始,就明令禁止卖婚,即收取高额聘礼成就婚姻。五姓七望之家,也不是儿女各个都能和门当户对的人成婚,年纪,相貌,出身,官爵,总有对不上的。
适龄的同阶层男女,哪有那么多?
但只要出得起聘礼,娶个能充门面的妻子,也很够用。因此即使皇帝不允许嫁卖婚姻,这种事也是屡见不鲜。
郑瑶娘的婚事,就属于标准的卖婚,细究起来,郑敬业违背禁令,对不起早逝长兄,脸早就丢完了。京城就这么大,谁不知道谁的底细?郑瑶娘这样的女子为什么得不到好姻缘,还用得着说吗?
也因此,接下来顺延这份荣耀的,就成了郑瑶娘同父同母的弟妹。
杨夫人与王郎,都比较尴尬。
本朝礼法已经十分完善,改嫁的母亲是否还算是亲人,是否需要如父亲般尊奉,将来究竟随哪个丈夫埋葬,都是需要商榷的。更何况是没养过太子妃的继父,虽然得到提拔,但程度远逊于太子妃的亲生父亲。
不过杨夫人本就羞愧于没能抚养女儿长大,自是不介意这点差别。而王郎就算有着投资的心态,也知道放长线钓大鱼的道理,只要妻子和太子妃感情如旧,只要太子和太子妃都地位稳固,等太子登基了,有的是自己大放异彩的时候。
说到底,王郎对自己也颇为自信,要的只是一个平台。
太子妃从前无人可用,自从莱州一行后展露锋芒与才华,将来有的是需要人手的时候,不找亲眷,难道还让肥水流进外人田?
蛋糕太大,自己吃不完也是苦恼,比起外人,终究是沾亲带故的自己人更可信。
因此第一锦问起家里如何,杨夫人还有些脸红:“都好,他……也让我带话问好。”
第一锦笑道:“我自然是一切都好。从前不通消息,只要知道彼此安好也放心了,如今女儿成了太子妃,母亲日后也不要拘束,时常进宫来看看我,也算是圆了我的心愿。”
杨夫人眼中有泪:“都是娘不好,当年若是多忍一忍,不要和她们冲突,陪着你长大,你也不会这么艰难。”
第一锦倒是无意指责杨夫人。她都被婆婆和小叔子两口子赶出门了,到底也是杨家女,难道还真不要脸地死缠烂打?再说,谁能想得到郑敬业人面兽心,真能苛待亲侄儿侄女?
这时候可不是后世,不犯法就算是违背公序良俗,顶多豁出脸去不要了。郑敬业日子也不是穷困潦倒,自有礼义廉耻需要遵守,谁能想得到他连长大就要嫁出去的侄女都不舍得管,豁出去配那么一门婚事?
再说,杨夫人丧夫时年纪也不大,再婚无可厚非。郑瑶娘自己对母亲再嫁,又有了新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