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赋税一(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林佩道:“礼部需仔细核查京中衙门与皇宫下属机构职能重叠的部分,该开除的开除,该合并的合并,先进行一次精简,然后我请奏陛下,让十二监配合礼部删减各项冗余的开支。”
方时镜道:“正合我意,三日内我便可写出草案,十五之后即执行。”
林佩道:“很好,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和调整赋税无关,但它却是最有分量的,古人言‘无些子枝叶,有十分气量,端的丛林之榜样’,只有做成这件事,我们后面的路才好走。”
方时镜点头称是。
二令吏部于下月初完成官员的考功文选。
林佩道:“按前朝的做法,调整赋税之前应找一个地方试行一年,晋北地处中原腹地,地形复杂多变,又有大河穿行其间,地位关键,我几经思考,决定就放在晋北。”
杜溪亭道:“晋北布政使在任已满六年,理应轮换,我说两个符合条件的人选,一是升兵部右侍郎从简,二是平调前广南布政使李良夜。”
林佩道:“这个位子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从简固然才华出众,可相比于李良夜,还是缺乏地方经验。”
杜溪亭听到这个口吻,便知林佩应该事先找人谈过,立即给答复:“明白,就定李良夜。”
三令户部编撰试行办法,待春闱结束即发往晋北。
几人的目光再次投向万怀。
“林相,各位尚书大人,下官……”万怀的脸唰地又红了。
温迎给盆里添了几块炭,温柔道:“万侍郎,我见你来的时候还带着题本呢,拿出来念就是。”
万怀经此提醒,连忙从袖中拿出一道文书,低着头打开。
林佩道:“你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下官以为,本朝赋税最大的问题是名实不符。”万怀深吸一口气,举起题本读道,“以晋北石尧县为例,那附近明明有三千顷勋戚庄田,是下官回乡探亲途中亲眼所见,可是当地上报的鱼鳞册中却找不到相关记录,可见如今隐瞒田产逃避赋税的大有人在,朝廷只有先把鱼鳞册和黄册盘点清楚,把赋税的依据重新建立起来,才能做到赋税均平。”
林佩点一点头:“你继续说。”
他没料到的是,这位万侍郎虽然动不动就脸红,内心想法其实挺丰富,而且也敢于直言。
万怀道:“下官以为,应让清吏司派官员到晋北地方去清丈土地,重新整理地方黄册和鱼鳞册,列出那些私并土地却不上报朝廷的人员名单,严加惩处以警示各地。”
林佩端起茶杯,吹了口气。
万怀道:“回林相,下官说完了。”
林佩笑道:“挺好的,我问你一个问题。”
万怀从耳朵旁边取下毛笔,蘸墨记录。
林佩道:“列出名单,不仅让地主多交赋税,还要予以惩罚,这样的阵势是在针对人。”
万怀道:“是,肯定是要得罪人的,下官不怕。”
林佩道:“先不说胆量,我且问你,得罪人是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吗?”
万怀一顿。
林佩道:“得罪人不是目的,调整制度才是目的,所以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直接动刀,要先给地方解读政令、调整转圜、保全自身的时间,靠这批人把制度推下去,再渐渐收口。”
万凿拿着笔飞快地写字:“请林相示下。”
林佩?口茶水,接着主持场面。
“你们听了,本次调整赋税共有三条政令,其一叫清丈,也就是万侍郎适才所说的清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