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红烧肉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多时,武长青便听到一阵瓷盘碰撞的细微声响。

    抬头望去,就见身着紫色襦裙、腰系靛蓝围裳的崔时钰已端着两道菜朝他走来。

    她手托食碟,边走还不忘招呼邻桌客人,一束暖阳映照在她的脸上,能看清那张如脂玉般莹润小脸上的细小绒毛。

    武长青敛了眸子,一时之间竟有些不敢看她。

    崔时钰已走到案前,清越的声音在身侧响起,“武铺正久等啦。”

    近看之下,她眉如远山,眸若点漆,鼻尖还沾着一点点灶灰,更添生动。

    武长青耳根发热,“崔小娘子客气了,小娘子新店开业,不能不来。”

    说着拿起放在一旁的漆盒,“小小贺礼,不成敬意,还望崔小娘子收下。”

    崔时钰今日收了不少礼,都快收出经验了,福身道谢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一株绿意盎然的金钱草盆栽。

    这时候还没有发财树,金钱草便是最能代表招财寓意的植物。

    招财啊发财啊什么的,谁不喜欢?

    她低头看了看怀中叶片长得像钱币一样的盆栽,欢喜道:“多谢武铺正,我定会好好照顾它的。”

    “崔小娘子喜欢就好。”

    “那便不叨扰武铺正了,菜肉都是刚出锅的,还请趁热用。”崔时钰说完又是一礼,欢欢喜喜地捧着金钱草离开了。

    见她脚步轻快,是发自内心的喜欢,武长青长舒一口气,一颗心放进了肚子,这才将目光移到面前的菜肴之上。

    然后就被夺去了心神。

    雪白瓷盘中,青碧豆角煸出了金黄的虎皮纹,里头的芯子依旧碧绿鲜嫩,微微蜷曲,咸香混着热气从每一纹皱皮里钻出来。

    旁边那道琥珀肉更是令人惊叹。

    四四方方的红亮肉方垒成小肉山,浓稠的酱汁顺着肉块缓缓滑落,在盘底积成一汪酱色。肉皮油亮,肥肉部分几近透明,仿佛下一刻就要化开,瘦肉吸饱了酱汁,红褐油亮。

    从横截面瞧过去,肉皮油润发亮,肥肉晶莹剔透,瘦肉丝缕分明,真真是如同琥珀一般。

    难怪叫做“琥珀肉”。

    不说味道,光是瞧这色香,便足矣担得上“招牌菜”三字。

    武长青咽了咽口水,他喜欢把好东西放在最后吃,没动肉,先握着筷子挟起一段豆角。

    外头煸得焦酥,内里却还锁着鲜嫩,刚入口时有丝丝辣意,想来是里头添了食茱萸,但不多,是以辣味来得快去得也快,转头就被豆角本身的清甜接住了,蒜香、微辣与豆角本身的鲜香层层递进,别有一番滋味。

    武长青忍不住在心中赞叹:妙极!

    干煸豆角看似寻常,但若想做出好滋味同样不易。

    窥一斑而知全豹,崔小娘子的绝妙手艺,从这寸段豆角之中就能窥见一二了。

    武长青配着豆角送了好几口米饭,这才将筷子伸向一旁的琥珀肉。

    那肉块炖得软烂极了,颤巍巍的挂在筷头上打晃,几乎叫人不敢用力。

    武长青直接把一整块肉块吞进口中。

    咸鲜的浓香在舌尖轰然炸开,肥肉入口即化,脂香浓郁却又丝毫不腻;瘦肉也好,一点都不柴,酥烂中带着嚼劲,越嚼越香,好吃得把舌头都快吞掉了。

    武长青满足地“嗯”了一声。

    他没配白饭,空口吃的,满口都是油脂的丰腴荤香,却不觉得有丝毫的油腻之感。

    更是妙极!

    武长青又连尝几口,越吃越觉精妙,脆嫩的豆角与丰腴的琥珀肉一油润,一清爽,交替入口,不知不觉间,两盘菜已去了大半。

    吃了这么半天,他心中有了数:这琥珀肉,大约是用豕肉做的。

    他全无觉得豕肉是贱肉的想法,只是想,长安城中,怕是再没有第二个人能将豕肉做得如此咸鲜味美了。

    不愧是崔小娘子。

    其实,崔时钰这番不过是借了东坡先生的光??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东坡肉!

    当年苏东坡先生在杭州疏浚西湖,百姓们感恩戴德,抬着猪羊美酒来谢他,这位大文豪便亲自下厨,将五花肉切作四方块儿,不用一根绳子捆扎,慢火煨炖出来,香气飘了满城。

    自此,东坡肉一战成名。

    这个时代没有东坡先生,崔时钰便给这东坡肉更名换姓,称为琥珀肉。

    原因有三:

    一来,经过长时间炖煮,红烧肉裹满晶莹红亮的酱汁,光亮油润,犹如一块蜜色琥珀宝石;二来,琥珀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意画面,更符合唐朝人民文雅的口味;三来,规避豕肉二字,不给食客们戴有色眼镜的机会。

    可谓是一箭三雕。

    武长青这边已经空了一碗米饭,仍意犹未尽,思考要不要再添碗饭的档口,忽听邻桌老丈扭头问他:“武铺正,你点的这肉可是琥珀肉?”

    这人他识得,乃是长安东市布庄的冯掌柜。

    从东市跑来南坊最南,这一趟也是真爱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