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外卖到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周围吃得津津有味的食客,咽了咽唾沫,瘪了瘪嘴,千言万语化作一句,“崔小娘子,我终于能吃到琥珀肉了!”

    “……”

    嫌他丢人,李二看不下去,出来打圆场道:“前两日我们铺正从小娘子食肆带了份琥珀肉回去,我们吃着都觉着好,很是念念不忘,奈何这几日一直事务缠身,这不,今日好不容易得了空,便来崔小娘子这儿大饱口福了。”

    钱四在一旁连连点头。

    他就是这个意思!

    崔时钰不禁哑然失笑,怎么听着这么可怜?

    无论哪个朝代,打工人都不易啊。

    “二位郎君请随我来。”

    她将馋得快要不省人事的两人安排在靠近厨房的小桌旁,利落地摆好碗筷,从后厨端来两碗冒着热气的米饭,又端上一盘酱汁浓郁的烧杂菌??和干煸豆角一样,都是食客们常点的用来佐红烧肉的素菜。

    “这道烧杂蕈也颇受欢迎,二位郎君先吃着垫垫肚子,琥珀肉马上就好。”

    李二道:“成!那便多谢崔小娘子了。”

    钱四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的蕈香混着肉香让他肚子咕咕直叫。

    “崔小娘子,你做的这琥珀肉真乃长安一绝,昨儿个夜里巡街我和李二还念叨了一宿呢。”

    “可不是。”李二接过话头,“光是用那酱汁拌饭能吃好几大碗。”

    崔时钰笑道:“二位郎君过奖了??我这就去盛肉,你们先慢慢吃菜。”

    她前脚刚走,钱四和李二便不约而同将目光对准了面前的烧杂蕈。

    瓷盘里堆着各色蕈子,深褐的香蕈吸饱了汤汁,油油亮亮的,灰白的麻菰切成厚片,炖得绵软却仍挺括,还有羊肚菜、木菌,整个春日山野都被浓缩在瓷盘之中。

    凑近一闻,热气裹挟着蕈子特有的浓郁菌香扑面而来,隐隐约约还有股子肉脂香。

    两人谁都没说话,拿筷便夹。

    李二挟起一筷子香蕈送入口中,只觉柔韧弹牙,用牙齿破开时竟像咬下了一块肉,浓郁的鲜香在口腔中迸发,须臾又有汤汁流出来,菌鲜咸香层层叠叠,吃得两颊都生香。

    他赞道:“好香的蕈子!”

    说罢又是一大筷,夹得钱四瞪大了眼睛瞅他:“给我留点!”

    “谁不让你吃了!”

    两人你争我抢,盘子菌子很快下去大半盘,这时候崔时钰也出来了,端着一盘琥珀肉放在钱四和李二面前。

    “二位郎君久等了。”

    两人眼睛又是一亮。

    盘中的琥珀肉摆放整齐,酱汁浓稠适中,每一块都切成均匀的方块,肉质酥软却不散形,颤颤巍巍又稳稳当当在盘中立着,正散发着极浓郁醇厚的肉香。

    瞧着比那日铺正给他们带回去的还要好。

    新炖出来的肉就是香啊!

    “多谢崔小娘子!”

    道谢完,钱四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小心地吹了吹还在丝丝缕缕向上冒的热气,送入口中。

    下一刻,他满足地闭上眼睛,脸上露出崔时钰曾经在吃播中见过的夸张表情。

    “香……真香!”

    崔时钰瞄他一眼,忍不住脑洞大开:这位钱郎君若是有朝一日不想继续待在武侯铺了,还能去做吃播。

    三块肉下肚,李二又扒了一大口米饭,淋上琥珀肉的酱汁,吃得是肉眼可见的香。

    “崔娘子这手艺,怕是宫里的御厨都比不上。”

    崔时钰为他们斟满茶水,谦虚道:“李郎君说笑了,不过是些家常做法。”

    李二摇头:“家常?崔小娘子谦虚了。我爹做了半辈子家常饭,也没做出这等滋味??这肉怎么能这么肥、这么香?”

    钱四又夹起一块肉,对着光线看了看:“这颜色也漂亮,红得透亮!”

    两人边吃边赞不绝口,转眼间盘中的琥珀肉就只剩下酱汁子了。

    钱四将剩下的酱汁全部倒进饭里,搅拌均匀,让米饭染上酱色,大口扒进嘴里,边吃边说:“要是每天下值都能吃上琥珀肉,那该多幸福啊!”

    听了他的话,李二忽然想到什么,放下碗筷,转头对崔时钰认真道:“崔娘子食肆生意这么好,有没有想过把吃食送到客人家里去?”

    崔时钰眨了眨眼:“送上门?”

    “没错!”李二继续道,“像我们这种当值的,有时抽不开身,要是能让人送一份到武侯铺,那该多好,哪怕多花些钱也愿意。”

    钱四闻言也连连点头,对崔时钰道:“这主意好!崔小娘子,你若是能送,我天天订!”

    崔时钰没说话,若有所思地看着门外依旧排得长长的队伍。

    送餐上门……

    那不就是外卖么?

    *

    冶坊。

    崔时钰撑着伞从驴车上下来,从天而降的雨滴瞬间落到头顶的油纸伞面,发出滴滴答答的声响。

    这雨是夜里来的,起初只听得檐角微响,似有还无,继而瓦上沙沙作声,渐渐密了,淋湿了长安城百千家屋宇上青黑的瓦。

    沿街的槐柳枝条经了雨,越发将纤长的身姿舒展开来。

    下雨出行不便,崔记食肆门前依然热热闹闹,但多少还是比平日少了些,也能让崔时钰喘口气,得空来冶坊走一趟。

    她此番是为了“外卖”而来。

    本朝外卖尚未普及,但已出现与外卖类似的概念,比如有些大酒楼会为达官贵人、富商巨贾等特定人群提供送餐服务,并非面向普罗大众。

    后世的外卖市场的火爆程度不必赘述,这是个不可多得的商机,其实不必李钱二人提醒,崔时钰也会小小试水一把。

    即便下着雨也降不低冶坊的温度,刚从轿子出来,一阵熟悉热浪夹着金属炭火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崔时钰撑着伞,轻车熟路地穿过几条巷道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