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逛灯市(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算是灯市的尾巴,还要走过上次买蜜饯的那个地方才是最热闹的,灯市里有卖很多吃的、玩的,一会儿可以去看看!”许东山放慢了脚步,等红姑和阿生走到前头去,他才继续挪动脚步。步行两刻钟,一行人顺利挤入了灯市最繁华的地方。
泉州的灯市乃是官府牵头举办,街市两边所悬挂的灯笼都是民间工匠花费无数个日夜制作出来的,掐骨架、掐丝、制灯身、彩绘,每一道工序都经过工匠们的千雕万琢。
也就是如此,寒冷的元宵夜里,泉州的街市才能成为一条流动的璀璨灯河。
花灯悬挂得不算太高,苏月娘这样的个头只需抬起头,便能看见花灯上的彩绘与纸雕。
民间艺人们将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呈现在灯笼上,如好似一眨眼间就要越过龙门的鲤鱼、仙姿飘逸的渡海八仙、被鞭炮吓得大惊失色的“年”、手持乾坤圈脚踩风火轮大闹东海龙宫的三太子……
在苏月娘与阿生兴致勃勃地交流花灯上的内容时,个头极高的许东山正低着头,微微俯背,以免自己的脑袋将花灯撞坏。
阿平看花灯看得目不转睛之余,还听到了一阵婉转咿呀的柔美乐声,他正四处寻找这声音的源头时,前头的苏月娘已经抱上哦屁走出了悬挂花灯的连廊。
“阿平,跟上!”许东山赶紧追了过去。
苏月娘走到了街中央,凑在人群外围瞧见了被包围在内表演南音(1)的五位女子。
南音词曲皆雅,五位女子坐在木头椅子上,腰背笔挺,各自使用各自的乐具,其乐具形制较为独特??
横抱着的南音琵琶似胖梨;粗短洞箫十目九节;二弦三弦远看相似实则大有不同;握于手间的四宝拍板在手掌张合之间发出圆润声响……(2)
南音传承已久,保留了泉州最原始的话语,苏月娘在鼎沸人声之中仔细听着细腻典雅、古朴婉转的南音,只听懂了一小半。
后来还是问了人,才知道唱的这一出是《元宵十五》。
此曲出自《陈三五娘》。
苏月娘拉了拉许东山的手,许东山朝她弯下腰,将耳朵贴近她。
“阿山,你还记得我们成婚前看过的那场戏吗?”
许东山点头,“记得,在普渡,那晚的戏和今晚的曲子出自同一个故事。”
哦屁好像对爹娘的话很感兴趣,他从苏月娘怀里抬起头,睁着圆圆的眼睛疑惑地看着许东山,好似在委屈地控诉为什么爹娘看戏不带它?
许东山拍了拍狗头,“看什么看?那时候还没有你!”
……
咿咿呀呀的南音比较不好听懂,苏月娘看了个热闹之后,便叫上大家伙一起走了。
又走了一截,林大松对着大家伙招手大喊,“春喜要不要过来看看妆糕人!要不要过来挑一个!”
“月娘阿生阿平过来!林大松请客!”许春喜喊上三人一起去摊子上挑选妆糕人。
宰林大松一次的机会可不多,苏月娘赶紧叫上两个孩子一起凑上去选妆糕人(3)。
摊子上已经被大大小小的孩子围得水泄不通了,好在林大松这个人脸皮极厚,硬是挤开了两个小孩子抢到了一个位置。
许春喜看那两个小孩瘪着嘴就要哭,连忙递上刚买的糖哄他们,并且骂了林大松两句。
息事宁人之后,林大松让出了位置,让阿生和阿平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