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热情高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高远没搭理他,拉着梁晓声进了厨房,从碗柜里拿出四个碟子,把他买的四样熟食倒出来。

    一看,一只烧鸡,一份猪头肉,十个鸡爪子,一份鸡杂,也就是卤鸡肝。

    “花了不少钱吧?”

    “八块五。”

    “回头我给你。”

    “嘁。”他转身出去了。

    摆盘,装好,端到餐桌上。

    高远估计一下,六个大老爷们儿,大概不够吃,遂打开冰箱看了看,冰箱里倒是有李老师买回来的很多蔬菜水果,但这孙子舍不得吃。

    一咬牙,拿出五个鸡蛋,切了个西红柿一块儿炒了炒。

    再咬牙,把老妈给李老师腌的辣椒黄瓜咸菜盛了盘儿端上桌,勉强凑了六个菜。

    李老师最得意老妈这口咸菜,高老师平时自个儿都舍不得吃,今儿全便宜这帮孙子了。

    外屋,陈小二正在给三个同学讲高老师想要拍摄的这个故事。

    他滔滔不绝,三人津津有味。

    二子哥还从包里拿出苏叔阳写的那本小说,梁左接了,三人头碰头看着。

    “大概就是这么个故事,高老师的意思呢,就是以这个故事为框架,进行一定程度的内容填充,把它变成一部篇幅20集左右的电视剧。”陈小二?啵?。

    “20集可不少啊,国内至今还没有超过三集的电视剧吧?”苏牧问道。

    陈小二咧嘴笑,“马上就有了,中央电视台正在拍摄一部《敌营十八年》,预计能有九集。”

    “过来边吃边聊吧。”高远招呼了一声。

    几位上了餐桌。

    高远给他们倒满酒,说道:“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我诚心邀请你俩加入我们这个创作团队,感兴趣你们就掺和一下,不感兴趣就当今天晚上咱们聚一聚。

    来,先走一个。”

    大家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梁晓声买来的熟食味道极好,尤其是那块猪头肉,卤制得非常入味。

    高远将其切成薄片。

    梁晓声砸了蒜泥,夹一片蘸点蒜泥送入口中,猪头肉的鲜香混杂着蒜泥淡淡的辣味在味蕾间穿梭,令食客们回味无穷。

    美食的传承,离不开挑剔的美食家。

    苏牧先开口了:“我倒是很感兴趣,也愿意加入。”

    梁左说道:“说白了,你这就是一部反应老百姓生活的喜剧片,我倒是也挺感兴趣的,但我没写过剧本啊,怕掌握不好。”

    高远笑道:“你不是帮咱班那个谁弄过话剧么,还发表过不少短篇小说。”

    梁左推推眼镜道:“还那个谁,你丫连咱班同学的名儿都记不住了,人家叫李春。”

    “我管他叫李春还是叫发春,那些自诩为文学烈士的家伙们我就不爱接触。”

    “得,您牛逼,您才是文坛新秀,明日之星可以了吧?”

    “少说废话吧你。”

    高远往他嘴里塞了个鸡腿,又道:“实话说,我喜欢你独特的视角和语言风格,你能写出我想要的台词来。”

    梁晓声乐道:“你不是一直强调故事么?怎么现如今又跟台词较上劲了?”

    “台词就是故事的具体体现啊我的哥哥,我打个比方,故事是个框架,台词才是细节,是展现这个故事成败的关键性因素。”

    高远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眼神愈发明亮了,笑道:“尤其是咱们这种室内剧,一座小院,几户人家,两集一个故事,如何让观众们不腻烦?

    靠的就是台词。”

    “台词谁不会写啊。”

    苏牧也来精神了,道:“我给你现编一段儿,哟,这不是高老师吗?您吃了没?

    哦,小苏啊,我刚吃了。

    喝了碗豆汁儿吃了个焦圈吧?

    一碗豆汁儿俩焦圈。”

    “你这也叫台词儿?”

    陈小二呲牙乐了,也抿了口酒,道:“你这种台词走走过场还行,我有点儿明白高老师的意思了,他想要那种能当大菜的台词。

    就像是……你要昂首挺胸地阔步前进!

    这种的。”

    丫就过不去这个坎儿了是吧?

    高远会心一笑道:“没错儿,就是这种台词,让人听过之后就记忆犹新、过耳难忘。

    我在打个比方,俩耳背的大爷早起遛弯儿,在公园里碰上了,一个大爷说,哟,您遛弯儿啊?

    那位大爷耳背,却不想让对方知道,于是便笑着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