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把猛士高机动越野车弄出来(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干还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当前以经济为中心的国策确定之后,军队需要忍耐,这一忍耐就是长达二十多年。

    国防工业系统里,除了重点项目,其余的纷纷下马,甚至一些重点项目都无法幸免。

    很快,越来越多的军工企业要生产民用品来维持生计了。

    “造**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的比喻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

    最老牌的直升机制造厂就生产了一度风靡全国的微型面包车??松江面包。

    不过,因为李干的原因,以985厂为核心聚拢了一批军工厂、研究机构,组成了一个松散的企业联合体,有大量外汇订单支撑,是能够为国家保留下精华部分的。

    在这种前提下,未雨绸缪也好,军用车民用车一手抓也罢,就必须要着手开发新型越野车了。

    此前搞炮兵侦校定位雷达的时候,李干就已经发现了,部队里并没有一款合适的通用越野平台,以至于炮兵侦校定位雷达只能装在性能落后的卡车上。

    李干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猛士作为目标。

    而包括东大猛士、小日子的丰田、日产、三菱、苏联的嘎斯,乃至于许多国家搞的高机动越野车、吉普车,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型??二战时期装备量最多的威利斯吉普车。

    飞机制造厂是高精密企业,用来造车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李干的办法非常的简单粗暴。

    他直接把第一代猛士的图纸画出来了,甚至凭借着记忆把底盘也画出来了。

    紧接着,他找来212吉普车的图纸,将其放大,重新设计底盘,第一代勇士也就出来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往里面塞发动机、变速箱,安个车厢就完事了。

    造车就这么简单。

    不简单的是,造出来的车要扛得住部队至少十五年以上的高强度使用!

    这需要进行大量的测试和调整。

    在技术积累不够的情况下,一款新车的测试甚至要搞几年。

    各种地形环境、各种气候条件、各种路况,说白了,一款新车的测试,一点也不比新飞机试飞简单。

    这便需要大量的汽车工业人才了。

    李干找到杨伟,直截了当地说,“杨厂,绵汽厂濒临倒

    闭了,拉他们一把吧。”

    杨伟完全搞不明白李干的思路了,奇怪说,“那是一机部的事,我们搞飞机的,参合别人的事做什么?”

    李干说,“我实在受不了212吉普车了,那玩意儿又慢又不舒服,空间还小。我设计了两款军用车通用平台,一款人员乘用车,一款高机动越野平台。绵汽厂底子不错,把他们拽进来一起搞。”

    “再说了,几大机械工业部要改革重组了,都是工业体系,还分什么你我他。”

    杨伟眼珠子都要瞪出来,苦笑着说,“你要搞汽车啊?你这,你这怎么想一出是一出啊?红旗厂、解放厂、东风厂、龙城厂,每个省都有汽车厂,一大堆,乱得很。咱们就不要凑热闹了。”

    此时全国各地汽车厂开花似的冒出来,混乱的局面搞不好还要持续个十年。

    李干笑道,“杨厂,你刚刚扶正当了一把手,厂长负责制,你说的话比**都管用。可是,不是没有反对声音呀。人家上任好几把火,你总得烧一把吧?”

    “谁规定飞机制造厂不能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