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精确到点,莫过于人工引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根据国防研究院的分析,东大陆军需要维持2000辆主战坦克、3000辆各式装甲车、5000门各式火炮的常备力量,才能满足国防需求。

    实际情况则是,数量上差不多,但质量相差太大了。

    现役装备里,绝大多数是五六十年代生产的老东西,急需更新迭代。

    此时,一拖厂已经有一半的产能转产坦克装甲车了。

    在新式主坦还没有出来之前,陆军在80式主战坦克的基础上,搞出了81式主战坦克,属于准三代主战坦克,作为过渡型号来使用。

    这种坦克的性能比出口的80式主战坦克略好,但造价更便宜,便于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离开合飞厂之前,李干和专门和梁景辉进行了一次技术方面的谈话。

    李干把黑鹰直升机的图纸铺在桌面上,说,“老梁,关键零部件的攻关只是一方面,我们还要学习美国人的设计理念。”

    “你看这个飞机载员舱布局,两排座椅,刚好能坐下一个班的战士,中间的地板刚好能放下两副担架,如果搭载普通人员的话,能塞进去二十人。”

    “两个侧门开口非常大,便于快速登机快速离机,而且,旋翼是可以折叠起来的,整机的尺寸,与刚刚立项研制的C-17的货舱宽度是高度吻合的,便于空运。”

    “所以,你不能把目光盯在飞机本身,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飞机所需要担负的任务,综合所有的因素,来做针对性的改进和调整。”

    “比如未来是否需要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是否能加装武器,担负抢险救灾这些非军事任务的时候,有没有加装防灾救灾专业设备的能力,等等等等。”

    “现在用不上,不代表以后用不上,在设计上,要为以后的改进留下足够的冗余量,把这个飞机当成一个基础平台来搞,学习歼-10的设计理念,搞成一个系列的通用直升机。”

    “还有**民问题,我国民航低空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在商用、民用领域,对通用直升机的需求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加速提升。森林救火、航空勘探、远海救援等等,这些硬需求,本身就存在。”

    “总而言之,直升机和战斗机不一样,是高度军民融合的一种产品,你得开拓思路,充分调研,综合了越多因素,你搞出

    来的就不再是单纯的仿制品了,而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货。”

    李干一番话,令梁景辉有醍醐灌顶之感。

    “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新名词,更是梁景辉第一次听到。

    能当总师的,无不是智商超高之人。

    梁景辉好奇问道,“李处,这个自主知识产权,能否展开讲讲?”

    李干便把这个名词的含义说了一遍。

    梁景辉一点就懂,对李干是越发佩服了。

    短短三个词语,把国产、专利技术、经济效益给高度概括了起来,这可太厉害了。

    安排好直-20项目的事宜,李干和陆近山飞到了瓦汗战地军校,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夜里了。

    这里的入夜时间是晚上九点之后。

    情报局侦察员扎西德勒和穆塔基早已经在会议室里等着。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