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推广(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把红薯试吃完了,也挖出来了。大家对红薯赞不绝口。
可以肯定红薯能吃,产量还特别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推广种植,一切都稳了。
朱元璋让刘三吾等官员,必须要带回去自己的老家,帮大明推广红薯,以他们的声望是肯定没问题的。
再开始想办法,用除了报纸以外的宣传渠道,把红薯推广出去。
比如第一批种红薯的人,免税多少年等等。
朱元璋这就拉住李焕文等人,研究红薯的事情,所有人都是热情的,迫不及待地,要解决大明的粮食问题。
只要把粮食解决了,大明可以做的事情,那就多了。
朱允熥坐在旁边,听着他们讨论。
一直到了傍晚,这才回去。
朱元璋还不想回宫,继续留在红薯地,安排分配种子的同时,再找张文保学习应该怎么把红薯变成红薯粉,进一步深加工。
还有红薯干等。
第二天早上。
一则全新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
“你们快来看,皇太孙殿下在海外找到了一种特别高产的作物,亩产能有九石。”
“若是将其制成和面粉差不多的,还能有四五石,这个产量,高得太离谱了。”
“这种新的作物,叫做红薯。”
有人看到报纸,惊讶地念出来。
其他人听了,一下子围过去看着头版上的文字,很快有人提出质疑:“真的假的?”
还有人说道:“怎么可能有如此高产的作物,不可能是真的吧?”
有人说道:“报纸都刊登了,我认为是真的,这是得到陛下的证明,陛下能拿粮食那么严重的事情来开玩笑吗?”
他们听了这话,又纷纷点头。
粮食有多重要,不言而喻,整个大明没有谁敢拿粮食来开玩笑的。
也就是说,真实性还是很高的。
亩产九石的作物,就算晒干脱水了,还有四五石,这是个什么概念?
比现有的粮食,亩产翻了几倍。
即使做成红薯粉,也比目前的粮食高三倍不止,但这也是目前初步的估计,实际上说不定更多。
报纸上还说了,这种作物不择土地,什么地都可以种,只要有水灌溉即可。
“也就是说,我们以后的粮食,可能吃不完,还能有更多的存粮。”又有人激动地说道。
想到了这一点的人,无不激动,吃不完的粮食,谁不想要啊?
粮食大于天!
“你们快来看报纸下面的内容,谁愿意在明年种植红薯的,都可以来应天府衙门认领。”
“明年由衙门统一发放红薯种子。”
“愿意种植的,第一批免税三年,只需要把种出来的红薯,上交一石作为种子即可。”
“朝廷还会安排人,手把手教我们怎么种植。”
“另外如果种植途中,发生了什么意外,导致红薯毫无收成,朝廷全部负责。”
“负责种植农户,未来一年的粮食供应。”
这是朱元璋他们商量出来的,推广红薯的策略。
只要能让百姓感受到好处,再有朝廷兜底,种植这种未知的作物没有后顾之忧了,才能有第一批的农户愿意尝试。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