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42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禀圣上,一炷香有了。”那个鬓须花白的老内宦持着一手尘,夹着尖细的嗓音回道,“四殿下可能是路上有事耽搁了,圣上不如再等等。”

    景欢帝轻叹一声,叹得老内宦头皮一麻。

    只听殿外传来长长一声。

    “太子殿下到??”

    景欢帝缓缓睁眼:“宣。”

    宽阔大殿中央铺就锦绣地毯,巍峨大门尽头,见一雍容华贵的男子信步走来。他发束紫银冠,身穿锦绣金纹紫色蟒袍,举手投足姿仪不凡,贵不可言。

    太子晏珩朝殿上躬身揖礼:“儿臣参见父王。”

    景欢帝挥动袖袍:“今日太子倒来的甚早,起来吧。”

    “四弟还未来吗?”晏珩直起身,道,“四弟市井长大,难免规矩意识淡薄了些,还望父亲莫要苛责于他。”

    景欢帝眼眸微闪,并未直接回答:“太子,近日功课如何?”

    景欢帝每逢召见必问功课,晏珩早有准备,恭敬道:“回父王,太傅白日为儿臣精讲《贞观政要》,儿臣挑灯夜读,不敢懈怠,另外儿臣课余还自行研读了《荀子》,自认颇有心得。”

    “哦?”景欢帝来了些兴致,“讲讲。”

    “其中《哀公》一篇有讲,‘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儿臣读时,深以为然。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前朝因何覆灭?正是严刑重税,百姓积怨已久,故而有先帝揭竿起义,开辟我大梁王朝,如今盛世太平,仍不应忘记前朝经验教训,为君者,当体恤百姓,多倾听底下的声音……”

    这些假大空的陈词滥调不知听过多少,景欢帝听了个开头,便觉得乏味,开始神游,待他讲完,才敷衍地嗯了一声。

    晏珩捕捉到景欢帝的情绪,这是他熬了许多夜晚苦思冥想得到的理解,自认无懈可击,没想到确是这样反应,轻滚喉结:“儿臣还有一事想言。”

    景欢帝懒懒抬起眼皮:“说。”

    晏珩道:“近日漠北异动频繁,朝中人心惶惶,都说将有一战,可儿臣以为,连年征战,国库吃紧,百姓疲敝,当以安抚为主,增兵戒备,但不宜主动挑起战事,若能以和谈解决,可省去无谓损耗。”

    景欢帝有些疲惫地捏了捏眉心,语气略有不耐烦:“你考虑得倒多。”

    可晏珩好似没听出他话中的讥诮,以为是在夸自己,莞尔道:“谢父皇夸奖。”

    景欢帝目光忽然锐利,扫过晏珩:“方才这番话,是你的想法,还是太傅教你的?”

    晏珩一怔,迟疑道:“自然是……儿臣自己的见解。”

    景欢帝深吸一口气,却没说话,气氛突然诡异地安静下来。

    晏珩觉得这样僵着不好,硬着头皮又道:“儿臣还有一事想说,关于田赋加征一事,儿臣以为恐非良策。此番漕粮案刚了,已见地方官吏多有苛敛之举,若此时再加赋税,恐黎民不堪其苦,儿臣恳请父皇三思,当与民休息,方是长治久安之道。”

    “放肆!”景欢帝勃然变色,站起身。

    晏珩见状慌张跪下,以头抵地,伏跪在他脚边。

    头顶男人威严的声音传来:“这田赋加征,朕只与内阁商讨过,你是从何知晓?”

    晏珩浑身一震,心头乱跳:“儿臣……儿臣只是偶然听见大臣们在议论……”

    景欢帝冷笑一声:“你倒是耳目灵通。”

    豆大的汗珠从晏珩额头落下:“儿臣只是关心国事,绝无他意。”

    “绝无他意?”景欢帝姿态睥睨地扫他,“你今日先是侃侃而谈一通大道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