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归程(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那刻意压低的、带着某种兴奋和诡秘的对话,才断断续续飘入她的耳中:

    “……赣县那边递了信儿,说那几只新货,快训得差不多了……骨头都软了……”

    “‘阎师傅’的手艺真是没得说,啧啧,那骨头调教……软得跟面条似的,想怎么弯就怎么弯……”

    “嘘!小点声!……这批‘货’成色确实好,都是细皮嫩肉的娃娃,回头运过去,准能卖个大价钱……”

    赣县?几只新货?骨头软?娃娃?卖大价钱?这些破碎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像冰冷的毒蛇,瞬间缠绕住了珠儿的心房。

    她打了个寒颤,一股难以言喻的恶寒从脚底升起。她强自镇定,装作看风景,眼角余光却死死锁定了那两个船工。然而,船一靠稳,那两人便如同泥鳅般钻入下船的人流,转眼消失在信州铅山县码头的熙攘之中,任凭珠儿如何踮脚张望,也再难寻其踪影。

    珠儿心慌意乱地跑回船舱,将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吴昭音。吴昭音听罢,秀眉紧蹙,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攫住了她。她立刻吩咐珠儿:“留心船上其他船工,尤是行迹鬼祟的。若再发现任何异常,立刻告知于我。”然而,那几个可疑船工如同蒸发般,再未出现。信州只是中途停靠点,她们必须下船了。

    信州城依山傍水,街道依势而建,狭窄而热闹。吴昭音带着珠儿下了船,决定在此换乘马车走陆路继续南下。主仆二人背着简单的行囊,穿行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码头的喧嚣渐渐被市井的嘈杂取代,沿街叫卖的小贩、热气腾腾的食肆、琳琅满目的杂货铺子,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江南市井图。

    行至一处较为宽敞的街角,只见一群人围成了一个大圈,里面传来铜锣敲得震天响的“哐哐”声,夹杂着几声刻意拔高的、带着浓重口音的吆喝:“瞧一瞧,看一看嘞!祖传缩骨功,天下独一份!钻坛子,过刀山,小的们给爷们开开眼!”

    人群的缝隙中,吴昭音瞥见了里面的情形。只一眼,她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几乎停止了跳动。

    场中圈心,一七八岁稚子,身着褴褛单衣,形销骨立,正遭一满面横肉、凶神恶煞之班主驱策。那孩童面若金纸,唇裂如旱土,目无神采,浑若失魂木偶。班主手中皮鞭虚扬,厉声叱道:“阿毛!给老子钻!今日钻不进这坛,休想得食!”

    冰冷粗砺石板地上,阿毛身躯倏然扭动,其状令人股栗。只见他骨节错动,竟作细微而刺耳之“咯吱”声,筋骨盘叠,全然悖逆常理。他痛苦地呻吟着,小小的身体颤抖着,试图以羸弱之躯,塞向场心一粗陶小坛塞进一个口径不过盈尺的粗陶坛子。

    吴昭音的目光锐利如刀,穿透了人群的缝隙,牢牢钉在那个孩子身上。她分明见得那稚子脸上的筋肉因剧痛而虬结,浊泪大颗滚落,混着污垢,在颊上犁出两道泥泞沟壑。他裸露于外的胳膊和小腿上,布满了新旧叠加的青紫色淤痕。最触目惊心的是他手腕、脚踝和肩膀的关节处,肿胀异常,呈现出一种病态的红肿,皮肤被撑得发亮,仿佛轻轻一碰就会破裂,关节的扭曲之态,更透出几分森然诡谲。

    那班主似嫌孩子的哭啼搅扰表演,愈发奋力地擂响铜锣。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