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北疆烽烟(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京城?紫禁城??太极殿早朝的鎏金自鸣钟刚敲过十下,那钟鸣裹挟着黄铜特有的沉厚,从雕花钟架上漫开,沿着描金的殿梁蜿蜒流转,像一条无形的绸带缠过盘龙柱上的鳞爪,又从檐角垂落的琉璃铃铛间钻过,迟迟不肯消散。
我坐在紫檀木龙椅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奏折边缘的云纹暗绣。阶下的文武百官跪得密不透风,藏青与绯红的官袍在金砖地面铺成一片沉默的海,乌纱帽的翅角在晨光里泛着整齐的微光,连呼吸声都压得极低,只剩檀香从鼎中袅袅升起,在梁柱间织成一张沉闷的网。
掌心的奏折不知何时已被捏出深深褶皱,宣纸的纤维在指节用力处发出细微的脆响。昨夜灯下批阅的字迹仿佛还在眼前跳动,边关急报的朱砂印刺得人眼疼,可阶下这群人,此刻头颅垂得比谁都低,方才议事时的推诿与沉默,比殿外七月的暑气更让人窒闷。
钟鸣的余韵终于淡了,殿内静得能听见自己胸腔里沉重的心跳,与那道捏在奏折上的褶皱一起,越陷越深。
辽东总兵那八百里加急的奏章就摊在御案中央,墨迹尚未干透,却字字如血:「鞑靼俺答汗集兵十万,犯大同,杀掠甚众」。
“诸位爱卿。”我抓起奏折狠狠掷于阶下,宣纸划过一道惨白弧线,“这就是半月前你们齐声保证的'北疆太平'?”
纸页簌簌落在兵部尚书崔呈秀面前。这位历经三朝的老臣身子猛地一颤,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声音发颤:“老臣失察,罪该万死,请陛下治罪!”
“治罪?”我发出一声冰冷的嗤笑,“崔卿可知大同镇昨夜三更传来的最新战报?”目光如刀,扫过那些把头埋得更低的群臣,“七座军堡被焚为焦土,三千百姓被绳索串成一串,沦为俺答汗的奴隶!而我们的边军??”手掌突然重重拍在龙案上,紫檀木桌面发出不堪重负的闷响,“还在用洪武年间传下来的火铳,去对抗敌人能轰塌城墙的新式火炮!”
殿内霎时死寂,连呼吸声都仿佛被抽干。窗外五月的槐花香顺着半开的窗棂漫进来,甜腻的香气缠绕着满殿的肃杀,竟生出种诡异到令人心悸的反差。
“陛下。”唐若雪从文官列中缓步走出,绯色官袍衬着玉带,更显得她眉目如画,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锐利,“臣查过去岁兵部账册,单单拨付辽东的军械银,便足有八十万两。”
这句话像火星溅入滚油,瞬间炸开了锅。户部侍郎抢先跳出来辩解拨款流程合规,工部尚书红着眼圈哭诉铁矿开采不足,兵部各司官员更是互相推诿,顷刻间朝堂便成了吵嚷的集市。我冷眼看着这场闹剧,眼角余光却瞥见厉欣怡站在角落,指尖在紫檀算盘上无声地滑动??这是她心算到关键处的习惯。
“肃静!”陈芝儿突然一声厉喝,清亮的女声压过所有嘈杂。这位刚晋升都督同知的巾帼将军按着腰间佩剑出列,甲胄碰撞发出清脆声响:“末将**,率神机营精锐北上,十日之内必抵大同!”
我正欲开口准奏,厉欣怡却轻步上前:“且慢。”她捧着一本蓝布封皮的账册走到殿中,“据南北商队传回的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